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27章 第一百二七章
    要说胤禛做了那么多年皇帝, 还不断加深自己手中权柄,设立军机处将国之要政拿捏在皇帝私人手中,不断任命亲信朝臣, 派人秘密处置机密要务,准许朝臣私下拜见自己等……



    他不爱权力吗?自然是爱的,做皇帝, 可以执掌众人的生杀大权, 但凡是胤禛不负责任一些,多放纵一些, 就不会活得像上辈子那样操劳累死。



    可他本性就是这样, 做什么都要过问, 事事都要求做好,沿袭自汗阿玛的御临听政, 从未懈怠过一天。



    可他到底不是汗阿玛,做不到汗阿玛年轻时那样又能精神充沛处理朝政, 又能宠幸后妃前后生下包括早夭在内的三十五个儿子, 二十个女儿。



    兄弟们之间的斗争, 朝堂之间的平衡,还有他继位汗阿玛晚年留下一大堆烂摊子, 国库还亏损, 一切的一切如果再要他经历一回,胤禛怎么就提不起劲儿来呢?



    想想上辈子自己过的那是什么日子,一想到这辈子要再来一遍就觉得疲倦, 他到现在还记得当时那种明明困倦到想要睡觉, 却因常年熬夜, 以至于到了该睡的时间睡不着, 唯有靠安神汤度日的焦虑感。



    胤禛想了想, 自己继位以后那群不断拖后腿的兄弟们,还有那从小就与他关系不好的亲弟十四,就觉得心塞。



    对比这一世,老三虽然总喜欢扒着他,心性却纯真,他还真把自己当做弟弟,从未见外过。



    太子也是,如果是这一世的太子继位,他对待兄弟们是好的,自己的日子也不会差。



    还有一个原因,则是这一世的德妃与老六。



    重活一世,终究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皇帝胤禛已经当够了,作为一名五十岁的老爷爷,他现在想要体验的是不一样的人生,而不是一开始就注定的那些原定轨迹。



    现在这样就挺好的。



    胤禛这样想着,轻叹了一声,摸了摸有点咕咕叫的肚子。



    边上的胤祉顺手就将靠近他手边的糕点往他这儿推了推,而太子胤礽抓住了他的手,一脸严肃地嘱咐他们:“刚才用过纸笔了,手上有细菌,吃之前要洗手。”



    说着,他又絮絮叨叨地开始告劝弟弟们:“病菌若是吃进肚子里,那是会生病的,生病多难受,我们的手需要摸各种东西,手上隐藏起来的病菌肉眼看不见,唯有勤洗手,才能降低病入口中的几率。”



    见两个弟弟乖乖地洗手去了,胤礽特别欣慰。



    汗阿玛将这两颗小白菜托付给他教育啦!他一定好好教他们,等长大了,一个顶两,干起活来,麻溜的!



    胤礽教育两位弟弟用心极了,他也按照与汗阿玛的约定,每当要教弟弟们新知识的时候,都会将这些知识告诉汗阿玛知道。



    在教了简单的物理、生物、化学以后,胤礽还将自己观看小美系统宣传片后记忆下来的重要知识给做成了笔记来教。



    【发生火灾了怎么自救?发生了雪灾怎么自救?发生了虫灾如何处理?发生事故了怎么办?发生了疫病怎么处理……】



    这些在胤礽看来很重要的知识,在小美的话语里,似乎是每一位小朋友都应该被教会的,因为这事关生命安全!



    防火、防盗、防灾,应有尽有,道理浅显易懂,任何一个孩子看了都能理解,更何况是康熙?



    帝王当即决定抄录一份胤礽的学习笔记,另又召集亲信来探讨这些。



    “这些东西,大清每一位地方官都有做过,却从未有一人能将处理章程写的这样详尽细致、面面俱到,也从未有人将这些写成书。”



    而保成从小就学这些知识,仙兽所知知识之广博,非常人所能想象。



    这些防灾自救的笔记,从保成轻松的话中说来,竟还是仙兽给孩子观看“启蒙”用的!



    越是挖掘,康熙越能感受到胤礽身上的无限潜力,他与仙兽就像是一座等待人挖掘的宝库,散发着金光闪闪的光芒,却又纯真无邪,对世间险恶没有一丝防备。



    帝王轻扶胤礽的稚嫩的肩,叹息道:“保成何日才能长大?朕等候多年,怎么至今才九岁呢?”



    听康熙那遗憾的口吻,好似巴不得他现在立刻长成十九岁、二十九岁似的。



    胤礽后背毛毛的,他感悟到了汗阿玛隐晦的意思,竟是恨不得立刻传位给他,好退休颐养天年?!



    汗阿玛该不会不想干活了吧?



    胤礽有点害怕,他小心翼翼地对康熙道:“您最近可有遇上什么压力很大的事儿?儿臣年岁虽小,但是见识不少,还有小美在,也许我们能够为汗阿玛分忧呢?”



    瞧瞧老父亲那被政务压垮的肩膀,就算是个铁打的人,也受不了高强度的工作啊!



    康熙虎着脸,轻哼一声:“朕能有什么烦恼事,除了你,还有谁会来气朕?”



    “那您就是压力太大了,您多松快松快,歇息歇息,劳逸结合。”



    不知道为什么,胤礽一说劳逸结合,康熙就回忆起了陈院使暗示他多宠幸后妃,而保成一脸“我都懂”的模样。



    帝王神色顿时复杂起来:“保成啊,朕问你个问题。”



    胤礽挺了挺胸:“您说。”



    康熙轻咳了一声,一时好奇屏退了众人,严肃地询问胤礽:“仙兽连男女之间的人伦之事也教过你了?它可有教过你,孩子是如何来的?”



    胤礽坦然道:“教了!那是生物知识。”



    他从人体解剖,说到了孩子是如何诞生的,精子、卵子、受精卵什么的,那毫无波动的理性口吻,就好似太医院见惯了风雨的老太医们。



    康熙:“……”



    帝王脑袋嗡嗡作响,最终无奈地揉了揉眉心:“好了好了,朕都知道了,别说了。”



    开窍是什么,不存在的,在胤礽的脑袋里,这就是生理、是科学、医学。



    在康熙点头后,胤礽便将这些防灾自救指南教给了两位弟弟,奇怪的是,四弟弟的反应与汗阿玛好像。



    胤礽为此还多看了胤禛两眼,看得胤禛摸了摸自己的脸,颇不自在地问他:“臣弟脸上有什么吗?”



    胤礽摸了摸胤禛肉嘟嘟的脸颊,还有他总是严肃脸的眉心,语重心长地说道:“别总是学汗阿玛板着脸,小小年纪的像个小老头儿,你这样以后会显老,显老了就不俊了。”



    胤禛抽了抽嘴角,乖乖应下:“二哥教的是。”



    心里则暗暗腹诽:太子也到了爱臭美的年纪了。



    正如胤禛所想,胤礽确实到了爱臭美的年纪,他开始意识到“俊美”、“男子气概”是多么事关面子的大事,开始像一只小公鸡,展现自己光鲜亮丽的羽毛,不为了吸引谁,只是感觉今天自己依然是那个俊美有气概的男子,胤礽就心情飞扬。



    如果说以前在朝臣们面前装成熟稳重,是为了给汗阿玛面子,那么现在的胤礽则是为了自己的形象。



    每天早上晨起先照一照镜子,看看今天又俊了几分,长高了几分,然后神采奕奕,高高兴兴地去上朝会。



    自从派人抄录了那份防灾自救笔记,康熙便将其送往内阁。



    内阁朝臣上奏康熙,请奏将此法传达各地宣传,从京城到地方,短短一个月,各地城镇之中的邸报栏上便贴上了这些宣教,每日还有衙门里的人站在邸报栏前读给百姓听。



    时间在胤礽教育弟弟中悄然流逝,而研究所也开展了新一轮研究项目。



    自从陈梦球举荐了杜立德之子杜恭俊后,胤礽便惦记上了此人,他又怀念杜立德临走前说的话,说是有什么事儿可以找他的儿子。



    杜恭俊与陈梦球不同,他官至广信知府,要将他调任到京城来做京官可不容易,胤礽没多想,直接就去问康熙:“儿臣想要杜太师傅的儿子来为儿臣做事,不知道怎么能将他调任到京城来?”



    康熙道:“需要有政绩,在当地名望高,且能受上官举荐。”



    帝王没有说的是,如果要调任杜恭俊来,只需要他一句话就行,帝王的赏识可比什么政绩、名望、举荐有用的多。



    “保成想要朝臣做什么?不如朕给你安排些人,难道仪仗的随行官吏办事能力不行吗?”



    “倒也不是,只是正巧梦球为儿臣举荐了杜恭俊,儿臣又想到他是杜太师傅教出来的,心里对他的办事能力有信心。”



    “陈梦球,那位帮你做研究的总管事么,”康熙对此人还有些印象:“能力确实不错。”



    胤礽总说身边缺人,人手不足,康熙想了想,对他道:“朕再给你派去个能人,那人你也认识,正是曹寅。”



    曹寅是御前侍卫,接替了纳兰性德曾经的职位,最主要的是,他是曹珍的父亲。



    胤礽眼睛一亮:“派曹侍卫来,是不是代表阿珍快回来了?”



    自从做了手术以后,曹珍就随祖母一同去了江宁,他的祖父曹玺任职江宁织造,在江宁经营多年。



    胤礽自从接触政务以后,已经许久都没有想念过曹珍了,现在康熙一提曹寅,对友人的思念顿时汹涌而来,巴不得立刻能与曹珍汇合,心里有数不清的话想要与曹珍讲。



    “至于那杜恭俊,待他做出政绩来,朕自会留心,将他调任到京城,这事儿你别插手。”



    免得朝臣们将杜恭俊当成太子/党羽,这于杜恭俊与胤礽来说都不是好事。



    毕竟,朝中的太子/党羽还有另外一个称呼,名为“索相党羽”。



    康熙想了想,发现索额图的党羽们,都被胤礽这个“自己人”给收拾惨了。



    他们不仅要负责修路,还要去搞收拾腐烂垃圾,去帮助太医院在各地建立医校,还要帮太子搞定琉璃的需求,太子没钱了他们出钱,太子没人用他们不得不顶上,因为朝臣之中,“索相党羽”为胤礽办事最认真,康熙就开恩让他们去办事。其中有些人默默无闻的做了许久,胤礽至今还不知道那些人的名字……



    纳兰明珠又在盛京没有回来,佟国维没了敌手,反而收敛起了自己,低调做人,以至于近些日子朝会氛围难得和谐起来。



    康熙语重心长地对胤礽道:“对索额图好一些。”毕竟是难得愿意为保成鞠躬尽瘁的老臣,康熙也觉得索额图太不容易了。



    胤礽茫然不解:“汗阿玛不是说索相需要负责在京城总理沙皇俄国与大清边境事宜吗?他是不是与明相在互相合作?”



    “儿臣哪里对索相不好了?他是儿臣的三姥爷,儿臣关爱他还来不及。”



    关爱他,所以把他与纳兰明珠凑在一起“相亲相爱”?



    康熙晒然,他也是严肃“审问”了纳兰性德,才得知周培公上奏一事又又又又是保成干的!



    纳兰性德还想要为胤礽保密,康熙见他担忧胤礽,不悦道:“你可别被保成给糊弄住了,他让你保密,还不是怕朕揍……”



    纳兰性德耳朵一动:揍,揍什么?难道皇上还揍孩子不成?!



    康熙自知失言,轻咳一声,转移了话题:“朕答应你不因此事责怪保成就是了,怎么了,朕还能吃了儿子不成?”



    纳兰性德无法,只能暗暗叹息,心中为没能保守住“秘密”而愧疚了许久。



    目前,索额图与纳兰明珠这对相看两厌的对头为了边境事宜互相联络,二人在对待边境问题上态度难得一致,那种默契令康熙意外。



    纳兰明珠与索额图默契,这是康熙今年听到最好笑的笑话了。



    这两人还不知道要被对方膈应多久,与厌恶的敌人产生默契,那感觉与吞下一只苍蝇也没什么两样了。



    却说自从胤礽扩大了庄子里的研究规模后,昆虫院的研究并未搁置,而是进一步继续下去。



    最开始研究的四虫已经投入到了生产之中,昆虫院中留守的研究老农中留下了最优秀的一批,专门留守于昆虫院,为胤礽进行其他的昆虫实验。



    他们如今又设立了新的研究目标,去研究蜜蜂的特性。



    大清贵族们喜食蜂蜜,尤其是女人们更喜欢蜂蜜这类养颜佳品。



    为了供应京城的蜜蜂,大清登记在册的蜜丁、蜜户成千上百,养蜂人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留下了丰富的养蜂技术,而昆虫院,就蜜蜂的繁殖情况进行研究,希望能够通过不同蜂种的杂交,培育出产蜜量更大,产出蜂蜜更甜蜜的蜂种。比蜂蜜更为珍贵的蜂胶,是后宫中妃嫔们的最爱。



    除此以外,昆虫院的老农们根据自己接触各类虫子的经验,与同伴商讨,拓展思维,意图将更多的昆虫研究成果记录在昆虫院中。



    胤礽这座庄子占地面积挺大,又开辟了院落来捣鼓天然化肥。



    “据太子殿下的消息说,时下人们使用的粪便作肥,这类肥虽肥效时间长,却因为其未能完全转化为庄稼需要的养料,起效时间还有待加快,此外,庄稼吸收粪肥的吸收率也有待加强。”



    陈梦球拿着胤礽给的信息,琢磨那新鲜词:“吸收率就是一盆粪水庄稼能吃进去多少的意思。”



    根据太子殿下所给的信息,粪肥与鱼骨粉混合,可以起到奇妙的化肥效用,而“发酵腐熟”,是将粪肥转化为养料的重要过程,现在陈梦球接到的就是要研究这“发酵腐熟”。



    化肥若要能否起作用,需种植作物来试验,这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太子也给了他宽裕的时间去做这事。



    “能够增加庄稼营养,增加粮食产量的肥料,倒是值得研究,”陈梦球捏住了鼻子。



    哎,唯一不美的是这味儿太难闻了。



    心裕道:“陈管事受不住这难闻的气味,只管嘱咐属下们做就是了,何必亲力亲为?”



    “这等奇思妙想,见证它从无到有,看到从未有过的东西就此诞生,那感觉你不懂,”陈梦球深沉道。



    那种被认同的成就感,被重视的成就感,心裕确实不懂。



    陈梦球道:“机遇这事儿,可遇不可求,天底下能做官的能人数不胜数,可能做研究的能人却不多。我写那‘研究论文’震撼到满朝文武,皇上还实施政令下去……”



    尽管那一切都是太子牵头做的,陈梦球付出血汗可不少。付出的越多,收货胜利果实的时候那种成就感就越让他有获得感、满足感。



    心裕见他不嫌弃粪肥脏臭,还乐在其中,暗暗赞叹陈梦球的心性坚韧。



    索额图听闻后,叹息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若是法保能有陈梦球这样的心性,也不会在御林军中混成那样了。”



    提起弟弟与其上司的不合,索额图就要皱眉。



    法保与心裕不同,他没有心裕稳重,也没有索额图这样的心机,作为家中幼子,他从小就被索尼保护地太好了,长大后又有索额图撑着家,以至于锋芒毕露,年轻气盛。他不屑于掩饰自己对叶赫那拉氏的厌恶,即使他厌恶的那人是他的上司。



    索额图摇了摇头:“他这样的性子,迟早是要跌跟头的,你我也不可能护他一辈子。”



    心裕动容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兄长心境令人敬佩。”



    他说的是索额图与纳兰明珠互生默契,联络合作之事,果真令索额图脸色更黑了几分。



    “我与纳兰明珠斗到现在几十年了,各有输赢,这世上没有人比纳兰明珠更了解我,也没有人比我更加了解他,”索额图冷笑一声,略过此事不提了。



    他一想到纳兰明珠那张老脸就嫌弃,连带着对自己那两个长相粗犷的儿子恨铁不成钢。



    但凡是他们有一个长得俊一些,太子殿下也不会与纳兰明珠的儿子那么亲近!



    时间过得很快,在纳兰性德所办的文报第一版送到康熙御前的时候,天气已经渐渐转凉了。这个季节的京城雨水较少,温度适宜,正是踏青的好时候,纳兰性德与其友人们外出踏青,借物咏志做下的诗词汇聚到了这一版文报之中,刊印了许多份,竟在书局之中被文人们一抢而空。



    就连康熙都道:“朕也喜欢读容若写的诗词,这里面的真挚情感令人动容,用词之精妙,有身临其境之感。”



    读纳兰性德的诗词有一种欣赏好作品的愉悦,除此以外,纳兰性德的友人们也皆出名词名句,每一个都是大才子。



    胤礽给纳兰性德写了份信:文报办出来了,那么下一步,是不是可以出一出类似于杂志之类的书籍呢?杂志比书籍篇幅少,可以写的内容多。比文报这种只刊登诗文的更能写一些“有趣的事”、“有用的事”,如果出了杂志,还可以将防火防盗自救文章写入其中,供人阅读,孤也想要偶尔投个稿,说说科学什么的。杂志此物,比话本更现实,又比寻常书籍更加具有娱乐性,可作为茶余饭后的读物。如果容若觉得这杂志可行,不如与孤一起给汗阿玛上份奏折?



    在胤礽的印象里,这种给读书人看的杂志,可以刊登一些朝廷近些时候的举措,做一做舆论营销。



    比如说朝廷支持“虫子大王”陈梦球,矜矜业业搞研究,最终研究出黑水虻可以解决厨余垃圾问题。又比如鹅相纳兰明珠的传奇人生,这种比寻常严肃书籍不太一样的文章想来许多人会喜欢看。



    【人的本性是八卦,而八卦舆论若是掌握在朝廷手中,大朋友的爸爸就会有安全感了。】



    纳兰性德刚忙完第一期报纸喘了口气,接到胤礽的传信顿时就感觉心头一跳。



    待看清胤礽的提议,一边在脑海中描绘了一番那“杂志”会多有趣,一边又为接下去的庞大工作量而烦恼。



    若做成期刊,日后京城文人茶余饭后会有多少谈资,又能为皇上带来什么益处,纳兰性德心中隐隐有些期待。他想了想,觉得这事儿吧,自己一个人做可能会累死,不如多拉一些人,将友人们都叫上。若是可以,还能招来广大文人名士“投稿”,到时候每天都有数不尽的好文章可以看。



    心中打定了主意,纳兰性德思索片刻,提笔写起了奏书。



    夜深人静之时,打更人巡逻于街道上,不断地重复那句话“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这一夜,京城北面的一处民屋燃起了浓烟滚滚,铜锣声响彻在上空,近十户木制的民宿建筑相连,大火迅速蔓延开来。



    民屋之中惊慌失措的百姓一个个取来厚巾,沾湿润的布捂住口鼻,匍匐着忍受浓烟滚滚爬出门,火势严重的屋子之中,只见有人全身裹着被褥,用湿润的麻布裹住头部冲了出来。



    人们拿来一桶一桶水往屋里泼,官兵们组建起来,招呼人将那十间屋子周围清理出来大片空地,熊熊燃烧的烈火用水难以扑灭,则隔绝火势蔓延,直到可燃之物彻底烧尽。



    次日一早,朝会上提起京城北郊民屋大火之事,众人意外发现,此次大火竟无一人死亡!



    此前公事公办推广下去的防灾自救手册再一次进入了朝臣们的视线,他们就记载的各种防灾指南落实之事作激烈探讨。



    据说啊,这京城北面的百姓运气好,他们是第一批看到刊印的邸报,听官差通报的人。



    与此同时,纳兰性德请奏康熙创办京城杂志期刊的奏折送到了御前。胤礽找到好机会,同奏康熙:“汗阿玛,现在办杂志可以刊登防火防灾事宜,并可借此宣传一番,朝廷对百姓们生命安全的重视。最主要的是,可凝聚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