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四十三章 来自内部的动力
    遇见两份互相矛盾的报怎么办?



    而这两份资料,也还全都正确!



    如果偏听偏信的话,大概率会做出错误决定,而这时候详密的报资料,以及思路清晰的中立分析,在决策者思考时就很重要了。



    很多时候,一些国企部门做生意,尤其是在海外做生意时,并不是他们有意做出错误决定,而是因为他们被海量偏颇信息包围了。



    得益于国内的行政支持,以及自拥有的庞大人脉,国有企业早就习惯了自己相对于私企的信息不对称了,而在这样的信息不对称况下,都和私营企业打个半斤八两,而到了海外的环境中,他们的报信息,也只能靠海外的来源,而只要报被对方一干扰,轻易的做出很多蠢不可及的决定。



    这就是“交学费”!



    脸谱网在海外商界浸多年,占了一个没有对手的便宜,而后也明白了相关商业规则了,所以吴奇对于报部门的打造,自然是不遗余力和耗资不菲的。



    王智收集的信息很全面,而且还没有对手干扰,所以他很快罗列出原因。



    “生物质能啊!”



    吴奇有些恍然说道。



    这两年的生物质能行业火爆,上一届天机创投会的时候,有好几家生物质能创业公司,被市场上的投行们捧上了高台,而天机集团也挑了一两家选择投入。



    可是吴奇也根本没把这些当回事,主要是生物质能并不能成为潮流!



    其中自然有报部门额资料分析,沙特平均的石油开采成本也就五美元一桶,而想要把生物质能的成本降到五美元,报分析表示基本上是遥遥无期……



    相关生物质能产业火爆,主要原因还是国际油价大涨,推动了很多新能源产业爆发,比如国际风能开发行业,也比如美国的页岩油开发,以及国内的天然气田开发。而早在这一波利好之前,吴奇早就指示孙狸旗下的诺亚基金,用一大部分资金就在国际石油市场上做多。



    “农用机械成本上涨,生物质能产业向阳,这些都是与国际油价有关啊!”



    很多事都是牵一发而动全的,就像是这次王智所报道的况。



    “我知道了。”



    吴奇记下了这件事,心中自然也有了计量,等会儿指示香江那边,在国际粮食交易市场上动一动……



    “还有什么事吗?”



    王智点了点头,抽出另一份治疗,小声提示道“董事长,这是我们根据要求作出的分析资料,还有部分资源是由美利坚同事的,他们分析了一下美利坚大选的形势后,做了一份美利坚大选的预测模型图……”



    政治报同样是报部门需要关注的,政治投机在任何一个国家都管用。



    吴奇翻开了手中的这份文件,树状图、条形图、分析表,附赠的民意调查表来源可靠,上面得出的结论是——奥观海获选的可能是八成。



    确实,今年的大选前景明朗,由于前任小布十的连任,接连让美利坚陷入了伊拉克战争泥潭,以及正在感受切之痛的次贷危机,所以为民主党候选人的奥观海最有优势。



    “我了解了,你先下去吧!”



    吴奇微微一笑,似乎毫不在意,可是微翘的嘴角,早已透露了他的心。



    王智离开了办公室后,才长长的松了一口气。



    门外的超大空间,放着一张办公桌,蒋云云正坐在桌前,抬头看了一眼出来的王智,然后低头看了一下安排的程表,开口道“下一个零售的姜总……”



    苹苹零售的高层变动最快!



    主要是因为零售业生态相对稳定,一家公司不会因为人事变动,发生一些不可预测的变故,一家零售企业的基因,是一早就确立下来的。



    就像是永辉超市一样,它一早就确立了“生鲜”。



    而沃尔玛又确立了“博”和“大”基因,家乐福超市则确立了“贵”和“广”基因,华润零售集团则确立了“杂”和“廉”的基因。



    假如你收购了家乐福超市,再把家乐福和华联超市融合,并不能起到1+1等于2的作用,只能产生不协调的矛盾感觉,最好徒徒空耗时间而已……



    而苹苹便利一早的基因,就是由黄欣那届确定。



    后来者基本上是萧规曹随,根本就没有产生大变革,也不会被许推动巨大变革。



    在吴奇看来,苹苹便利的基因,则是“便”和“捷”。



    不与大商超抢市场,只在大商圈和社区落户,让苹苹便利承担了最后一公里的作用,锁定了一大批的社区“懒惰”客户,而从一开始就不断建设的快达物流,同样也保证了苹苹便利的配送方面,绝对是全国乃至全球一流的水准……



    后来,也许因为确立了“健康标准”,苹苹便利也被注入了“质”的基因。



    每一步走的明明白白,掌舵人都不带动脑的。



    所以,除了黄欣离职那会,公司人心有过浮躁期,现在基层的零售员工们,根本不会去在意高层变动,也造就了苹苹便利的现今局面。



    姜凯瑞是零售的后起之秀。



    原先的西南大区的大区经理,因为业绩突出才进入了总部。



    相对于那些碌碌无为被换掉的前任,他自然是带着野心进入董事局的,而当他进入之后发现,所有人都各司其职,每一项工作早已定论,公司的战略也很明晰,所以公司运营的很好,根本不需要他胡乱插手……



    蛰伏了一段时间之后,他觉得应该另辟蹊径!



    既然原先的体系运营的那么流畅,为什么我不能再另起一个体系呢?



    这个想法一经冒出后,就立刻一发不可收拾。



    公司曾经收购了家世界集团……



    可是之后,相关的连续收购计划中断,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家世界体系的融合,以及公司对于线上零售的重视,也削弱了线下零售业的布局决心。



    隐隐约约的直觉在告诉他,这是自己职业生涯突破点。



    在一番了解之后,他觉得有成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