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千零一十八章.皇上明鉴
    另一边的穆成平和梁六郎等人已经白了脸,穆成平此时此刻才意识到自己中了圈套。

    从沾沾自喜中走了出来,面上惨白一片,但也还没失去理智,恶狠狠地看完许含清两人以后,忙跪下“皇上恕罪草民一时疏忽,太过紧张,语无伦次,忘记了雅集名篇”

    穆成平赶忙叩首,神色慌张。

    韩阁老冷笑一声“这可不是忘记了吧,他们二人可是给了你们机会回忆的,若是用紧张和忘记来说,也太过敷衍了。再者”

    韩阁老盯着穆成平,面露不屑,“刚刚你可是能言善辩,一点不紧张啊。”

    穆成平连忙磕头“韩阁老所言,草民心中愧疚,殿试乃是大日子,自是想要准备周全,也想在圣上面前留一好印象,都是草民自私狭隘,竟一时疏忽犯了如此粗鄙大错”

    梁六郎也意识到了,同时跪下,诚惶诚恐“皇上赎罪这这真的只是一时疏忽,我等不敢有半点欺瞒之处求皇上明鉴”

    太子还未出声,就见今日一直没有说话的南宫承煜站出身来,南宫承煜道“回禀父皇,儿臣也觉得他们只是一时疏忽。”

    众人一惊,太子也看向了南宫承煜,眉头紧皱,他绝不相信南宫承煜这般好心

    皇上弯弯唇角,身子一侧,饶有兴趣的看向了南宫承煜,问道“如何见得”

    南宫承煜躬身道“今日能来殿试的学子都是历经选拔,由太子殿下亲自督查,一路至今,必然学识不差,不论是雅集还是颂集必然熟记在心,常理来说也不会有差错”

    南宫承煜一边说一边看向了跪在地上的穆成平和梁六郎。

    穆成平可能是被皇上刚才的脸色吓到了,加上自己心里已经有些恐惧,听见有人帮他辩解,连忙磕头道“草民正是如此,皆已熟背,有所顿悟,只是今日紧张疏忽了”

    南宫承煜一笑“若是如此就去质疑他们,未免有些不公平”

    梁六郎和穆成平此时看向南宫承煜的样子,就像是信徒一般,抓住了一根藤蔓,急着就想往上爬。

    另一边的太子此刻想说话,但是话全部被南宫承煜堵在口中,根本无从入口。

    皇上沉声道“如此大意,不成体统。”

    南宫承煜道“父皇说的不错,若只是这样放过了也对其他学子显得有些不公平了。儿臣想了一个两全其美之策”

    皇上道“说来听听。”

    “如今殿外等候的乃是当今大儒,学识非凡皆在常人之上,这几位又是多年不与山外联络,常年隐世,如今既然肯出来,又在这个好日子来了,拒于门外,实在不妥。

    而殿内,如今既然有人质疑穆公子和梁公子的学识,不如将门外的大儒请进来作考,一来,不失礼数,二则也对学子们公平。不知父皇及诸位如何见”

    南宫承煜说的缓慢,有理有据,也并无偏颇,众人悄悄议论着。

    许含清率先出声道“草民自知才不如人,但也梦寐以求见一面圣上,见一面大儒,如此当不负心中愿念。穆公子和梁公子一时疏忽,如今也正好以此未见,不失公允,草民愿意。”

    赵宥平也道“

    本章未完,请翻页

    臣也愿意。”

    剩下的其他几位学子也纷纷点头。

    皇上颔首,看向其他人,问道“你们呢”

    韩阁老高声道“殿试大事,不可胡闹,定要按着规矩来,但今日既然已经有人先失了规矩,如今有解救之法,臣以为乃是上行之策”

    其他大臣纷纷应和,皇上的最后一个目光给到了太子,太子硬着头皮站出身来,压声咬牙道“儿臣觉得宸王此举尚可。”

    皇上淡淡道“既如此,宣召进殿吧。”

    这话一出,跪在地上的梁六郎身子都瘫了下去,幸好无人注意,穆成平后背发凉,没敢说话。

    随着脚步声渐近,殿内也安静了下来,只见几位大儒走进时,如同清风拂面,温和明煦,几人都是端庄有礼,齐声道“草民拜见皇上。”

    皇上抬手一笑“这个时候宣你们进殿,有失礼数,不过既然赶在这个日子上,也要麻烦你们几位一件事了。”

    皇上用手指了指,“今日殿试,按着俗套来应试也无趣,既然几位都是当代大儒,不如由你们出题作考更显学子水平。”

    黄先生躬身一笑“草民多谢皇上抬举,皇上所言,草民愧不敢当。”

    皇上道“不必过谦。”

    黄先生沉声道“草民遵旨。”

    忽然加上来的问试让众人都显得有些措手不及,一炷香的时间,小太监赶忙在殿内摆置起来,另一边也给了几位学子准备的时间。

    赵宥平站在许含清身边,声音低沉了一分“怎么是他啊”

    因着他们周围也没有人,都站在了一边,两人说话也无人关注,许含清道“怎么了”

    “这个老头这个先生看我不顺眼”

    许含清纳闷道“为何我曾与黄先生坐谈,黄先生为人正直,不失公允,对人和善,不会挑剔为难你的。”

    “应该是十年前吧,我兄长看我不顺眼,将我送到了黄先生身边。你看见那一撮胡子了么,我小时候总趁着他睡觉给他把胡子剪了,还有他之前总让我罚抄书,我一个不高兴给他把书上全画了小人儿”

    “”许含清沉默一秒,“所以我之后看的古籍上面都是你画的”

    赵宥平侧目。

    “我去拜访黄先生,黄先生送了我几本古籍,只说是孤本难寻,被一个毛头小子乱写乱花,他之后送给我了”

    赵宥平笑了起来。

    一炷香的时间很快就到了,许含清笑了笑“放心,黄先生不会借此为难人的。”

    “嗯。”

    当众人都准备好以后,率先开考的就是巴平等人,巴平站的笔直,好不容易缓和了见到皇上的紧张,现在倒好,一见大儒又结巴了起来。

    黄先生看出了巴平的紧张,一开始并未与他问题,只是笑着闲聊了几句。

    高公公看着下面迟迟没有问话,随后低声道;“皇上”谁知皇上并未在意,抬手一笑,低声道“学者乃从心。”

    过了一会儿,巴平缓和了情绪,黄先生才问道“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外。朴散则为器,圣人用

    本章未完,请翻页

    之,则为长官,故大制不割。何见”

    巴平先愣了一下,随后手攥着衣角,皱眉头想了半天,随即再道“知道荣耀的好处,却能安于卑辱的地位,这样就可以成为天下的山谷。成为天下的山谷,就会得到众人的归顺,而他所秉承的道德才算完备,而又恢复到朴质的状态。一种是被动的选择,一种是主动地选择,两面相生相克”

    黄先生颔首一笑“与何为同”

    巴平又愣了一下,没反应过来。

    许含清听到这个问题,和赵宥平对视一眼,两人同时低念“上谷六法。”

    另一边,巴平停顿了很久,等到众人都以为他要放弃的时候,忽然出声“上谷六法。”

    众人松了一口气,黄先生摆了个手势,和身边的其他几位大儒说了几句话,随后笑道“有悟劲儿。”

    下一个人是许含清,许含清上前以后,黄先生等人都笑了出来。

    许含清也笑道“几位先生安好。”

    皇上道“看来是认识了。”

    黄先生一笑“当初游舟,偶遇许公子,年纪轻轻,却才学非凡,果然如今也已高举。”

    许含清道“先生过誉。”

    一番客套后,黄先生问道“以刚才巴平公子所见,若以从政,何解”

    众人抬头看去,心中一定,皇上也笑了起来。

    这是又上了一个难度啊。

    但黄先生却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之处,笑着看着许含清。

    许含清道“老子说大制不割。这句话,从不同的角度,可有不同的理解。好的管理,追求的是大局、全局、整体,而不是被割裂开来的某些局部、枝节。

    当初梁城水患,难以控制,后又有外二十四城之乱,双面夹击,为局部之间,应缓和充银,但以大制不割为觉,应以全局为见,大刀阔斧解决水患,虽一时之间难以协调苦难无比,但却保日后太平。”

    “不错。”皇上轻声笑道。

    这句话正中他心里。

    当初大部分人都上奏表明如今不易大动干戈,应当休养生息,此为局部之态,但若是不顾全大局,今日又是水患之灾,又是动乱之情

    黄先生笑道“你已经顿悟了。”

    许含清躬身退下。

    赵宥平站上来的时候,明显能发现黄先生的嘴角动了动。

    赵宥平行大礼,道“年少无知,先生见谅。”

    黄先生微微一笑“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何解”

    赵宥平朗朗作答“重是轻的根本,静是燥的主宰。一棵大树能长的参天之高,是因为它在泥土下面有着很深的根基,而人们在建筑房屋的时候,首先要打下牢固的基础。

    任何植物如果根基不牢,都不会长成高大的植株。于国而言,应为以民为本,以国为基,不骄不躁,安然处之,此乃上层之道。”

    黄先生面上颇为欣赏,又问一句“为人何解”

    “逝者如斯,常顺常德。”赵宥平静静道。

    黄先生点头一笑“有进益。”

    赵宥平以笑回之,随后退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