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六十六章 舌战宰衡
    何明远斜着身子,看了一眼中官跑去的方向,然后又转过头来,缓缓地走在大明宫里,好像在等待着什么。



    当他来到紫宸门前时,一个小中人跑了过来,何明远本想拦住他问问情况,没想到那人却是来找自己的。



    “何员外且慢”小中官喊道“何员外,呼何员外,圣人有事相商,还请何员外回紫宸殿议政。”



    “议政”



    何明远还未来得及问,那中人再次启动,跑了出去,看样子应该是往中书省去了。



    “既然是大事,应该是要去宣宰相吧怎么连我这个六品的员外还要参与李隆基怎么想的”



    何明远将信将疑的往紫宸殿走去,不一会儿,中书门下,翰林院,御史台的人也来了。



    几十名官员陆陆续续像何明远一样,心中满是疑问,像这么大规模的议事十分少见,外敌入侵出击突厥帝国大大小小的事务在他们脑子里过了个遍,待见到皇帝,他们才知道,原来是蝗灾。



    面对这样的消息,李隆基表现地十分悲怆,脸上写满了愧疚。



    难道是我德行不足吗难道是我治国有误吗怎么仅仅继位三年,就闹成了这个样子



    面对上天的惩戒,天子只能是素服避殿,乞求皇天的庇佑。



    这样的举动在现在看来可能十分可笑,但在古代却不得不如此,毕竟谁也说不出来蝗虫是个什么东西,儒家只好用自己的臆测来断定这是来自于上天的安排,上天的安排不够他臭屁的



    何明远虽然是最早到的,但由于他的地位很低,既不算言官,也不算台郎,不过是尚书省兵部下的一个小小的员外郎,何况还是圣人给的恩典,所以只好坐在了最后面,听着这帮国之栋梁们叽叽喳喳地讨论。



    担忧着有之,急呼者有之,哀鸣者有之,痛哭者亦有之,但却没有一个能处理这件事的。



    何明远看到这副局面,不禁摇起头来,心里暗自骂到这群该死的腐儒。



    这种只尊道德,注重修身养性而偏废百科的学派,虽然可以安邦治国,但并不能让天下变得更好,因为道德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但在我们的道学家们看来,即便是学习百科阴阳之学,必须以修身正己为第一位。



    因为没有好的德行,就算是有渊博的知识,只能为害而不能为善,这是我们大伙儿从小就被众所周知的事情。



    如果在道德和百科面前,他们一定是要选择道德的,所以天下就成了这副模样。



    这些通晓古今大义的大儒们在面对俗务时,一窍不通,还妄自尊大。



    于是在千百年后,面对东洋,西洋的坚船利炮,他们仍然能通过他们的大义来让统治者相信民气可用。



    有了民气,即便是大刀长矛,也可以击败那些手持线膛枪的红毛鬼。



    结果呢丧师辱国,为天下笑。



    就在人们议论纷纷的时候,何明远站了起来,高高的举起了手,说道“臣有一言”



    声音不大却人人都能听得到,人群之中,有一个熟悉的面孔正看着他。



    敬让认出了他,他早就听说了何明远的故事,对于皇帝的偏袒,他也无从指谪,毕竟没有证据,虽然在古代那个疑罪从有的时代,可以通过严刑拷打来让他认罪,但只要他对圣人还有用,那就可以留此人一条狗命。



    不过让他想不通地是,为什么何明远会掺和这件事,议政可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情,如果被采纳了,出了岔子,那是要负责的。



    个人的一件事,负责顶多是生命级别,朝廷,一个国家的大事,那是要决定成千上万人的生死的,他为什么要站出来老老实实去赚钱不好吗还是说,这也是和赚钱有关的这让敬让十分费解。



    李隆基紧锁着眉头,跟随着众人的转身,把目光锁定在了大殿最后几排的位置上。



    “何明远你你有办法”李隆基也不敢相信,让他来议事不过是走个过场,一个商人,竟然要参加国家大事的决策这让他感到哭笑不得,但既然人家开口了,就得让他说下去。



    何明远说道“臣以为,应当捕杀蝗虫。”



    他这一句话,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大殿中立刻充满了诟骂声,讥笑声。



    “捕杀蝗虫他莫不是疯了蝗虫是好抓的吗如今蝗虫满山东,是靠人能抓过来的吗”



    “蝗虫乃上天降下的警示,是警示咱们应当反省自己的过错,你如今把上天的警示给捕杀了,莫非是在质疑上天”



    “一个小小的六品官也敢在此大言炎炎”



    “这不是那谁吗他怎么也在这儿”



    面对众人七嘴八舌的质问和诘难,何明远厉声吼道“今蝗虫山东,河南,河北之人,流亡殆尽,哪能坐视蝗虫啃食粟苗,就算除蝗不尽,也好过养以成灾吧”



    听到这句话,众人才稍稍变得安静起来,万事终究胜不过一个理字。



    就连姚崇也转过头来,看了他一眼,他发现,这个小子不简单。



    就在众人哑口无言之时,坐在姚崇旁边的卢怀慎开口了。



    “夏日,本万物生长之机,杀生不祥,恐有违时令,今蝗虫浸多,杀之恐伤和气。”



    何明远早就料到了他要这样说,不假思索的说道“昔日楚庄王吞食水蛭而医治好了疾病,孙叔敖杀蛇而致福,相公认为杀蝗会伤和气,难道就忍心看着百姓饥饿而死吗假使杀蝗有祸,那就让姚相公来承担”



    姚崇听到这话,一脸茫然地看着他,一时竟无言以对,自己身为宰相,朝廷就算因为杀蝗致祸,那也是应当自己来担当的,何明远位卑职小,还轮不到他。



    一旁的卢怀慎本来打算辩驳,可仔细一想,不忍心杀蝗虫,难道就忍心让百姓饥饿而死吗那自己和杀手又有什么区别。



    听了这番辩论,李隆基向两位宰相问道“二位觉得如何”



    只见两人异口同声地说道“臣以为何明远之策可行。”



    李隆基欣慰地点了定头,说道“那好,中书省拟旨,令御史督山东诸州县官吏军民,捕杀蝗虫。”



    “臣遵旨”



    敬让转过头去,用一种复杂的眼神看着何明远,他现在越发看不懂此人了。



    (https://www.tmet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