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九十章 侠之大者
    “元直兄,我曾听闻兄早年曾在荆州游学,却不知对荆州有何了解?”



    徐庶闻言,低头思索的一会,才开口道:



    “自刘使君入主荆州之后,内施仁政,外御强敌,荆州人心归附,士人尽皆投效。文有蒯良、蒯越二人为辅,武有蔡瑁、黄祖等人相助,带甲之士二十余万,良将千员,谋臣如云、猛士如雨,天下少有能及者。”



    张富笑而不语,徐庶疑惑道:



    “使君莫非不信?”



    张富笑道:



    “元直欺我也!”



    “使君何出此言?”徐庶脸色平静。



    “嘿,若是刘景升真如这般,恐怕我也不会在此地见到元直兄了罢?再者,刘表或许有些才能,但他如今已经五十五岁了,早已经没有了当年单骑入荆州的锐气,只有困锁于荆州之地了。”



    “还有,元直说荆州人心归附,士人投效,我看也不尽然,荆州文风鼎盛,有才学者不知凡几。然而,观刘景升所用之人,蒯家兄弟、蔡瑁、黄祖、张允等人,无一不出于世家大族。贫寒子弟便是才学过人,智计高绝,也无用武之地,想来元直来汉中怕也有这部分原因罢?”



    徐庶闻言一怔,却听张富接着道:



    “元直兄之才,非蒯良、蔡瑁之辈可比,刘景升不用兄,必有后悔之日。今富在此恭请兄,入我汉中为官。”张富说着,起身对徐庶行了一礼。



    徐庶听罢,看了一眼坐于上首位的郑玄,却见其并未开口说话,眯着眼睛,似乎睡着了。



    “此事可否容某想想?”徐庶并未立即做下决定。



    “那是自然。”张富答应了下来,没再过多逼迫,转言笑道:



    “老师,富曾听闻元直早年嫉恶如仇,曾做过游侠,行侠仗义。富颇为佩服侠义之士,只是年少时家中贫苦,后来又随父投入刘益州麾下,却是不曾亲力为之,但心中侠义之心却是从未熄灭过。”



    “自随父入主汉中以来,汉中却再无饿死之人,也算是用另一种方式全了自己的侠义之梦。今日得见元直兄,有感而发,便写一诗,赠与元直。”



    张富说罢,提笔开始在纸上开始写了起来。



    这回,不只是徐庶,连郑玄也直接站了起来,来到了张富案牍之前,看着其手里之笔。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短短二十字,一气呵成。又提笔落上名目“剑客赠兄徐元直。”在左下角立下日期“建安二年六月于汉中”。



    等墨迹干了,张富便将这一首小诗递到了徐庶的手中。徐庶有些茫然的接过,却是不语。旁边郑玄却是笑道:



    “倒是一篇佳作,只是若是此文传出,恐怕天下的“游侠”又该多上不少了,这未必就是一件好事啊!”



    张富闻言,却是笑了笑,这年头“游侠”指的就是游手好闲、无事可做,到处惹是生非之人,或许其中有部分劫富济贫,扶危济困,但更多的却是祸害百姓的毒瘤,老先生人老成精,自然看得明白。但对于曾仗剑杀人,行侠仗义的徐庶来说,绝非如此,这或许就是当局者迷吧!



    果然,徐庶下意识的就想辩解,却被张富打断,只见其又提笔写下: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此言亦赠给元直兄,望元直兄不负初心,为国为民。”



    短短八个字,却是道尽了古今侠士的毕生追求。平凡而朴实,却又最动人。



    果然,下一瞬,泪珠在徐庶的眼中转动,什么话也没说。连老先生也不知想到了什么,不在多说,转过身去,回到了位置上,跪坐了下去。



    良久,郑玄才开口道:



    “元微,老夫都没想到你会有这般见解,今日,老夫亦有所得啊!”说着,大笑了起来。



    又看向了徐庶,道:



    “元直啊,老夫知你乃是有大抱负之人,才不远千里来汉中求学。元微亦是吾之弟子,秉性纯良,又有用人之才,汝若是真想出仕,便去汉中吧!”



    旁边张富闻言大喜,老先生果然深明大义。



    下方徐庶却是呐呐不言,良久,抬起头来,面容坚定的道:



    “老师,学生能拜在您门下读书求学,乃是得天之幸。只是为官为民,亦是学生平生之夙愿。请老师恕学生之罪,不能再侍奉于老师身前,聆听求教了。”说完,出列,双膝跪于地上,对着郑玄拜了三拜,眼中的泪水大颗大颗的落了下来。



    郑玄亲自下来将其扶了起来,道:



    “男儿有泪不轻落,今日汝便随元微去吧!”说着,眼中竟也有泪珠闪动。



    旁边张富看得有些难受,开口道:



    “老师,元微兄,不必如此。”



    “元直又不是要往千里之外,不过在汉中为官罢了,南郑离此地不过十数里,快马不需一个时辰便能到达,元直若想回来拜见老师,聆听教诲,还不容易?”



    闻言,老先生先笑了起来,道:



    “元微之言有理。”



    徐庶又拜见了张富,算是认主,这也是必要之举。



    郑玄又笑道:



    “元微啊,汝一来,便将元直给带走。老夫好不容易找一个好的弟子,就这般被你个忽悠了去,你啊?”



    张富亦笑道:



    “昔年,圣人七十二名弟子仕于各国,自此天下读书人皆以圣人为师也!今元直兄出师,亦是将老师之道传于天下也。再者,汉中书院如今有士子三千,十年之后,百年之后,三千又三千,无穷无尽也,则天下人亦以老师为师也。”



    “诡辩。”郑玄亦笑了出来,却没再多说什么。



    郑玄又开始教授二人,直至傍晚,二人方才起身告辞。



    出了书堂,张富才想起一件事来,自己答应了郑小同要带其去城中,结果给忘了。只得又复到书堂中,和郑玄禀明了此事,没想到郑玄竟然一下就答应了下来,却让张富百思不得其解。



    太阳渐渐落山,张富带了徐庶、苏小童二人,回合了亲卫,朝着南郑城而去。



    (https://www.tmet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