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6章,老者的惊讶
    “老人家叫住悟净小师傅,可是对在下的拙作产生了兴趣?”



    许泽轩并不知道,虚云老和尚已经把自己的事都跟萧姓老者说了,只以为对方是对自己的画作感兴趣。



    刚好,他也想借对方的身份,帮自己扬名,言语间自然会有意无意的往画作上靠。



    萧姓老者闻言,点了点头道,“作画就该一气呵成,按理来说,老夫本不应打扰小郎。



    不过,适才小郎已然停止作画,有见于此,老夫这才动了心思,想着先睹为快。”



    “小子能体谅老人家的心思,只是在下的画作,只完成了2成,若是就这样拿出来,老人家怕是会大失所望。”许泽轩实话实说道。



    他刚刚打完底稿,画纸上只有一个大致的轮廓,除了他自己,其他人还真的很难看出,画的是什么。



    加上这个年代的唐人,根本不懂素描,看到那未成品,怕是有大概率会失望。



    即便不失望,也会看的一头雾水,满脑子的问号。



    “无妨,即便只有两成,也能大致品评出一副作品的好坏。”



    萧姓老者却是不在意,在他看来,一幅作品就算只完成了百分之二十,也能大致看出水准如何。



    “既然老人家坚持,小子也不能小气。”许泽轩一边说,一边挪动了几个身位。



    顿时,被他遮挡着的画板,以及作画工具,暴露在老者眼前。



    许泽轩一动,萧姓老者的目光,立刻汇聚在了画板附近。



    “???”只不过,他刚看了一眼,脑海中就冒出了一连串的问号。



    “这小子不是在画画吗?他的画笔放哪了?



    还有颜料,我怎么也没看到?



    不用画笔,也不用颜料,这莫非就是他说自己画作独一无二的原因?”萧姓老者想着想着,目光再次偏移,凝聚在了许泽轩的画板上。



    任何可以被称之为艺术的东西,或多或少存在着某些联系、有着部分共同点。



    传统国画重意境,西方素描重写实,两者的侧重点不同,但都属于绘画一类,审美角度绝对是相通的。



    虽然老者的作画水平,只勉强达到及格线,但他的鉴赏能力,却是极高的。



    许泽轩的作品,距离完成还差的远,只是用炭笔打了个底稿,勾勒出大致的轮廓,但这位老者,却从中看出了一些门道。



    当然,能看出门道,并不代表能够判断好坏。



    聪明人往往不会对自己不熟悉的、没把握的事情发表意见。



    因此,在看到许泽轩的作品后,老者并没有第一时间下结论,而是挥了挥手,示意许泽轩继续创作。



    作为一个大赛型选手,关注自己的人越多,越是到紧要关头,许泽轩的发挥的就越出色。



    原本他今天的状态就很好,有了老者的关注,状态竟然又提升了几分。



    “刷刷刷!”运笔如飞,一根根粗细不一的线条,出现在画纸上。



    萧姓老者亲眼看着,许泽轩用一堆毫无章法的线条,勾勒出一幅熟悉的景色,一个熟悉的人,嘴巴渐渐张大,一时之间竟是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惊讶之情。



    自古以来,大汉民族就出过许多神童,三岁识文,四岁断字,五岁能作诗,十来岁能写出一篇好文章,这样的人物在历史上并不少见。



    但是像许泽轩这样,小小年纪就能另辟蹊径,自创一门画技的,却是闻所未闻。



    我们的学问之所以能不断进步,那是因为前人的积累。



    有句话叫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只有把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推陈出新,开宗立派。



    许泽轩不用笔,不用墨,只是用一张纸,一根炭笔,一块蒸馍,就绘制出一副栩栩如生的画卷。



    这种颠覆性的绘画手法,几乎已经能称得上开宗立派。



    “十五岁,就能在画道上开宗立派,这该是有多妖孽。



    这小子在绘画一道上的天赋,就算比起画出洛神图的顾恺之,怕也不遑多让吧!”萧姓老者心中震撼,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爱才之心,几乎就要喷薄而出。



    当然,他多年的宦海生涯,也并不是给的。



    有些事情,光是亲眼看到,亲耳听到,还不能作数,必须亲自证实才行。



    深呼吸了两口,压制住心中的波澜,萧姓老者见许泽轩终于放下了炭笔,这才开口问道:“小郎此画,确实称得上与众不同。



    老夫生平阅画无数,能把人和物,画的如此惟妙惟肖,你这绝对是独一份。



    只是不知,这般高超的技艺,是由何人所授?”



    许泽轩想了一下,觉得就算把自己那补习班老师的名字说出来,面前的老者也肯定不知道,索性就把功劳归结到了自己身上,于是他说:“小子幼年时家境富裕,吃喝不愁,但好景不长。



    十年前,父亲不知因为何事,受了打击,家道开始中落,吃穿用度一年不如一年。



    小子虽然年幼,却也不愿看父亲整日愁眉苦脸,想着若是能省出些银钱帮助父亲,或许就能替他老人家分忧。



    某日小子外出时,见一童子用树枝和沙盘练字,心中突然来了灵感。



    心里想写字可以用树枝,画画为什么不可以?



    心中有了想法,小子便找了些树枝,反复尝试。



    琢磨了好些年,终于琢磨出了些许门道,这绘画的方法,也是小子在琢磨过程中,一点点悟出来的。



    可惜,小子虽然成功的用树枝代替了画笔,却终究没能帮上父亲的忙……”



    说着说着,许泽轩的眼眶渐渐湿润,一滴晶莹的泪珠,自眼角滑落,吧嗒一声掉落在地。



    他不是影帝,前世混迹商场,可以在愤怒的时候陪笑脸,但是还远远达不到说哭就哭,能够自由转化哭和笑的地步。



    之所以流眼泪,是因为触景生情,在编故事的过程中,想起了前世所在孤儿院的院长。



    当年院里穷,买不起文具,院长却认为再苦也不能拉下文化知识,坚持要教孩子们读书。



    他写第一个字的时候,用的就是树枝。



    “十年前小郎才五岁吧,小小年纪就能想着替父亲分忧,孝心着实可嘉。



    日后你若成名,此事必然流传天下,成为一段佳话!”萧姓老者夸赞道。



    “先生谬赞了,小子终究还是没能帮上父亲……”许泽轩感慨。



    s:别问,问就是起点孤儿院。



    (https://www.tmet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