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0章 青羊诗会
    这人做事面面俱到,倒是一把好手,今后成都府这地方的销售,倒可以放心的交给他。于是对他说道:”伯父的想法和我不谋而合,今后这个地方的销售就得麻烦伯父多多操心了。王氏听了大喜过望,连忙说道:”难得贤侄如此信任,我就先试试,看能否让公子满意。”

    接下来二人具体商量了今后销售的注意事项,王氏又提出需要打点的人名单,杨无病让他看情况办,不必事事请示。并让他派人回涪城,把这边的情况告知王友才,让他做好下一步向成都送货的准备工作。

    在王家用过酒饭之后已快下午了,杨无病谢绝了王氏的挽留,打算现在就去逛一逛成都街市,看看一千多年前的成都倒底啥样子,了解一下这个时代市民的生活习俗,毕竟史书上不可能什么都写得详细。

    走在街上,他恍惚在看一部古装戏,而自己就是那部戏里面的一个角色。

    走到芙蓉溪时,他见一个中年人愁眉苦脸坐在芙蓉溪边,面前摆着几只鸟,肩上还架着一只威猛的老鹰。在他旁边坐着一个八九岁的小孩,穿着和他差不多。这小孩大概八九岁年龄,一脸菜色,正眼巴巴的看着旁边一个卖小吃的摊贩,不时吞咽着口水。

    杨无病心里一动,走上前去,那中年人看好不容易来了一个客户,就忙不迭地对他说道:”不知客官要一只什么样的鸟儿,我这些鸟都经过训练了的,很听话。”

    杨无病听到训练两字心道:希望没看错。于是就和中年人攀谈了起来,原来在四川很久以前就有天竺,身毒以及西域来的商人在这里经商。这中年人叫马哈维,很小的时候就和父亲来四川经商。但父亲死后他不善理财,所以就落得穷困潦倒,妻子也病死了,无奈之下只好带着孩子在街头流浪。所幸的是祖上传下来一门训鸟的绝技,使他俩不至于饿死。

    杨无病向他请教训鸟有一些什么内容,这汉子为了拉买主就滔滔不绝地聊了起来。

    杨无病暗想:古代交通不便,讯息落后,我正想建立一条快捷的通讯线路,没想到在这里就遇上了一个。于是就微笑着对他说道:”马哈维先生,看来你生意不行啊!今后有什么打算呢”

    马哈维听了,沮丧地说道:”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啊,想回老家可又没有钱,在这里饱一顿饿一顿的。我还无所谓,只是可怜了我的孩子。除了训鸟这一项,我也不会做别的什么,真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办。”

    杨无病蹲下身来,递给他十个铜板温声说道:”马哈维先生,我很同情你的遭遇。不管怎么来说,孩子是无辜的。如果你愿意,也许我能给你提供一份适合你做的工作。”

    马哈维听了很是意外,不由得瞪大了双眼:”尊敬的先生,我除了训鸟之外,别无所长,不知能为你做些什么”

    杨无病哈哈大笑:”我正是需要你来给我训鸟啊”。马哈维看了一眼身旁的儿子,毫不犹豫地说道:”只要先生能看上我,这是我马哈维的荣幸。”

    征得马哈维的同意之后,杨无病就派人第二天送马哈维父子回自己的老家。并在信上仔细地说了自已的计划和用飞鸟传信的重大义意,叫家丁带给父亲,知道以父亲的眼光,一定会重视这件事。

    第二天下午。王家的几个家丁就过来,帮杨无病收拾东西,搬进了王家在刺史府不远的一个幽静小院居住。带头的一个家丁很恭敬地对杨无病道:”大老爷这几天很忙,就没能亲自前来迎候,如少爷有什么需要的,请吩咐下人一声。”杨无病微笑道:”无妨的,替我谢谢你家主人。”

    几天之后,崔大人的诗会终于在青羊宫如期举行。在崔刺史,孟参军和王家老爷子的大力吹嘘之下,这次来的人特别多,几乎全成都府有名望的人大半都来了,其中包括几十个商家。大家都想来见识一下涪城的杨秀才带来的几样特别商品。

    大殿外到处是人,嘘嘘嚷嚷,很是热闹。大殿上面摆着几十张案几,坐着包括崔刺史,孟参军在内的几十号官员和有名望的文人,也都在那里交头接耳。王老爷子则正精神抖撒的指挥着家丁们把一箱箱东西搬上了大殿。

    这时候孟参军离开座位走到台阶前面,把手一拍大声道:”诸位大人,诸位贤达,请坐到各人的位置上去。今天崔大人在这里举行诗会,以酒会友,以诗会友。希望大家不要藏着掖着。大人说,将会把精选出的优秀诗篇汇集成一册,名为青羊诗钞,也好造就一场诗坛佳话”底下顿时人声沸腾了起来,纷纷回到了自己的座位。

    说话间,就有人在每人的案几上放上一小葫酒,笔墨和一张与众不同的带花纹的白纸张,上面还有隐隐香气。

    当这几样物品放到了众人的案几上面的时候,情况就有点不受控制了,因为大家从来没有喝过这样的白酒和这样的茶,也从来没有见到过这样精美的纸张,所以对写诗什么的都已失去了兴趣,纷纷讨论着这些东西是哪里来的,一个个交头接耳,左顾右盼。

    杨无病见崔大人坐在上面,脸色很是难看。而孟参军却笑盈盈地走了下来,和最前面的几个文人在交谈着什么。那些个商人则围着王老夫子在那里大声说着话,王老爷满脸堆笑地给大家解释着。

    杨无病暗暗笑道:难怪崔大人如此不爽,好好的诗会开成了一次茶酒交易大会,本来他是主角,现在却成了打酱油的,换谁是主持人,心里都会很不舒服。

    所以这次诗会,崔大人是乘兴而来,却败兴而归,一无所获。但对于杨无病来说却是收获满满。

    看到一场好端端的诗会被搞得如此乱七八糟八,崔大人很不高兴的提前退场了,看来他老人家不想和这群吃货待在一块了,嫌丢人。其他参加者拿到了赠品,知道了自己想知道的答案后都心满意足地提前作鸟兽散,也不打算响应崔大人的号召,去吟啥诗了。

    这时,王老爷子走过来告诉杨无病:”贤侄,那些商人想见见你,你看……。”

    杨竣鸿沉吟了一下说道:”世叔,这样吧,你和他们约一个时间,我今天还有点事。”

    王老爷笑道:”那好吧,不过这事宜早不宜迟,我就约在明天晚上,你看怎么样”杨无病说:”那好吧,这是就麻烦你老人家多操心一点了。”王老爷子笑眯眯地说:”应该的。”说完就转身去和那些人应酬。

    说话间,孟参军拎着一酒壶醉醺醺的晃了过来,后面还跟着七八号人。他拉着杨无病对后面那几位大笑道:”来来来,我给诸君引荐一下,这就是崔大人提起的小杨秀才,而今天你们所看到的这几样东西,也是他家作坊的,你们可以和他多多亲近亲近。”

    说罢,他就把身后的几位一一向杨无病作了介绍,其中有成都府的官员,也有比较有名望的雅士,甚至还有当地的几位土豪。看不出老孟三教九流的结交的还挺多啊。

    杨无病听罢连忙笑着拱手道:”都是孟大人的抬举,感谢大家前来捧场。相请不如偶遇,今天小弟作东,请各位大人和先生赏后辈一个脸,咱们去浣花溪坐坐”。

    大家听了都心照不宣的笑出了声。其中一个四十上下身材魁梧的姓罗的土豪打趣道:”哈哈,还是小杨懂情趣,咱们就用不着拘礼了,走吧。"一行人就带着各自的仆人,嘻嘻哈哈的向浣花溪走去。

    杨无病见孟参军落在了后面,也慢下来和他走在一起悄声的问道:”大人,您看我适合现在去请崔大人也一块去聚聚吗。”孟大人一挥手道:”呵呵,算了吧,老崔今天吃了瘪,你就不要去触霉头,改天去给他陪个罪就行了。说实在的,你上一次送的那几样,他也很喜欢,不会怪罪你的。”

    小杨心想:看来崔孟二人交情不是一般的好。连忙陪笑道:”那是,那是,崔大人宰相之才,怎会和小辈们一般见识呢”

    说话间,很快就来到了浣花溪。前面那几位也不管主人会怎么安排,就吵吵嚷嚷,径直上了花船。杨无病苦笑道:妈的,老孟结交的这些朋友和他是一个屌样啊,也只好和孟参军跟了上去。

    船上的老板娘,看到来了一笔大生意,忙亲自热情地迎了上来,把大家安排在最大的一间花厅里面就坐,然后笑嘻嘻的问道:”各位大人,请问你们想要见哪位姑娘啊”老孟一挥手道:”把你这里最好的姑娘请出来我们看看,今天的东主是涪州来的小杨先生。”

    众人听了又发出一阵欢快的笑声。老板娘看了杨无病一眼笑道:”巧啦,刚不久从涪城过来一位姑娘。她的琵琶弹得还可以,就让他给各位大人表演表演,看能否入大人们的法眼。”众人笑道:”赶紧的。”

    说话间,上来了八九位姑娘,她们端着果盘酒水放在各自的案几上面,然后就坐了下来,温香软玉地给大家斟酒。

    姓罗的土豪端起酒杯喝了一口皱着眉头对小杨笑说道:”哎,喝了小杨先生的美酒,这酒喝起来真的太薄了啊。”杨无病笑道:”既然如此,我就让人再去我家拿一点,让各位大人今天喝个尽兴吧!”

    这时,门帘一动,走进来了一位穿着华丽的姑娘,看样子不过十六七岁,长相清秀,手上抱走一个琵琶,含羞站在众人面前。

    杨无病定眼一看:咦,这不是在涪城遇见的那位十三娘吗她怎么跑到这里来了呢?

    这时候十三娘也看出了他,不由的双眼带雾,我见犹怜。众人也收起了调笑声,审视着她。安静片刻,十三娘柔声说道:”多谢各位大人捧场,小女子就弹一首小曲给大家助助酒兴吧。”

    只听琵琶铮铮的响了起来,十三娘轻舒歌喉唱道:”涪水流过西山头,空水登鲜一色秋。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https://www.tmet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