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018 抗税有理,崇祯怒!
    “难道我说错了”

    刚刚的名士脸红脖子粗,义愤填膺道,“盐铁等矿乃是天生地产的东西,桑麻棉花和茶叶都是我们雇人种的,凭什么要交税”

    “太祖皇帝当年定30比1税都不应该,就应该一厘银子不交的。”

    “大不了就学那抗税的葛将军,我们杀掉阉党,上书陛下,让陛下知道得民心才能得天下。”

    “对,就这么干”

    当下几个人窃窃私语,然后现场起草了很多封书信,如同雪花般飘向了江南各大商人和官员手中。

    一场暴风骤雨即将来临。

    古人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可是这次东林党的文人们似乎下定了决心要搞一番大事,哦不应该叫做清君侧。

    真正造反

    他们还没这个勇气,相比于农民军,无论是商人还是文人都缺乏破釜沉舟的决心。

    东林的文人们最擅长的就是舆论控制,只要他们把老百姓糊的团团转,到时候就能以清君侧的名义干掉崔呈秀等人了。

    崇祯又能奈他们何

    还真敢把他们当反贼给剿灭了不成老百姓的唾沫星子都能喷死你吖个大昏君。

    当年万历朝。

    不也派了大批税官来苏州收商税吗,那时苏州织造业发达,号称有万台织机,十万工人。

    每日里能够生产成百上千匹绫罗绸缎和生丝,这些东西通过海商远销世界各地,赚了无数白银回来。

    朝廷眼红这笔钱财,大批税官开赴苏州,制定了一套什么收税制度,眼看商人们就要损失惨重了。

    辛亏有个士人献了一计策。

    就是将朝廷加派在织户身上的税,全部转移到穷人织工和染工身上。

    大织户们要不故意歇业,让大批织工和染工失业。要不就算雇佣你,时间也得延长,薪酬却要降低。

    果不其然,这帮穷人们活不下去了,不就反了

    在葛成的带领下,织工们杀了税官黄建节等人,朝廷不也屁都不敢放个

    朝廷和穷人都是最好对付的,对付朝廷靠穷人,对付穷人靠钱和粮还有舆论。

    东林的文人和当地的官员、富商、豪绅等都信心满满,他们自信能够复制万历时期抗税的壮举。

    甚至博一个名垂千古的名声。

    这几日。

    秦淮河畔,每一间妓馆都坐满了人,有摇头晃脑的书生,也有一掷千金的豪商。

    更有官场上的官员和皂录们。

    虽然明朝禁止官员进入风月场所,不过这些个规矩,谁傻逼的遵守过呀

    这帮人明目张胆的抨击朝廷税收,然后在通过说书人和三教九流的人传入市井坊间。

    生活在这里最底层的一些升斗小民们,根本就不能判断是非,都以为阉党又来夺他们口粮了。

    每一日都有无数的百姓聚集在崔呈秀处,恨不得饮其血,吃其肉。

    自然,这一切逃不出崇祯的眼睛,他现在重点关注的就是西北和江南了。

    “这帮文人该杀。”

    崇祯重重一拍桌子,抄起桌子上的笔墨刷刷写了一长串的名字,然后丢给了王承恩。

    “王大伴,你速速去传召魏忠贤和田尔耕进宫来见朕,朕有军国大事找他们商议。”

    “遵旨。”

    王承恩的办事效率就是高,很快魏忠贤和田尔耕就来了。

    现在崇祯将锦衣卫事宜全权交由田尔耕和许显纯负责,其中田尔耕为主,许显纯为辅。

    历史记载。

    田尔耕这个人非常狡黠阴毒,是魏忠贤的大忠狗。

    天启四年,他执掌锦衣卫,与许显纯、崔呈秀、杨寰、孙云鹤同为魏忠贤爪牙,代号五彪。

    不知道杀害了多少东林党,后在崇祯元年以阉党被逮处,处死。

    按照既定的命运,这田尔耕应该早就死了,因为崇祯的穿越,他的命运也发生了改变。

    “田尔耕,参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臣魏忠贤,参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魏忠贤和田尔耕皆匍匐在地,头也不敢抬,昔日人见人怕的大宦官,大酷吏。

    此时就像两条狗一样趴着,神情是说不出的惶恐和惧怕。

    崇祯淡淡说道,“起来吧,坐下说话。”

    崇祯让人搬了椅子来,魏忠贤和田尔耕既不敢不坐,皇帝的命令谁敢不听死

    又不敢坐,尼玛和皇帝平起平坐也是死

    如果是天启皇帝在的话,魏忠贤也不会有什么顾虑了,让坐就坐,指哪咬哪。因为天启皇帝宠幸他嘛

    可是这位皇爷明显只是利用他而已,估计利用完了杀驴卸磨也说不准。

    犹豫了半天,这两人终于用小半个屁股挨着椅子坐了下来,双手规规矩矩放在膝盖上,简直是比跪着都难受。

    崇祯也懒得体恤他们,直接下令,“刚刚都看了朕给你们的名单你们各率领两千五百人,不日开赴江南,将名单上的人统统抓住。”

    “遵旨”

    魏忠贤和田尔耕郁闷的走出乾清宫,按理说以他们的级别根本不用亲自带兵执行任务的,皇爷就是拿他们当狗啊

    不过

    当狗又如何他们现在只想活命,很快两人就合点了五千精兵,浩浩荡荡出了北京城。

    自然这些精兵个个长的是膀大腰圆,装备和衣着都非常的耀目,让路上的平民百姓都惊叹不已。

    魏忠贤和田尔耕刚走。

    孙承宗就来了。

    孙承宗,帝师,明末的文坛领袖,曾任兵部尚书、辽东督师。

    赫赫有名的关宁锦防线就是他弄出来的,后来更是统领军队十一万,收复失地四百余里。

    选拔培养了如马世龙、袁崇焕等一批文武将领。修筑大城九座,小城堡四十余座,屯田五千多顷。

    安置饥民近百万,逼迫努尔哈赤后退七百里,可谓是战功赫赫,后却遭到魏忠贤的妒忌,辞官回乡。

    后世的历史学家皆认为,如果崇祯能够重用孙承宗,明不会亡,至少不会亡的那么快。

    可是

    现在的崇祯却对他有不同看法,孙承宗忠确实忠,可是能力不足,关宁锦防线其实也没有那么牛逼。

    (https://www.tmet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