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五六章:朕意已决
    李元吉这是与那些儒家的士子们开战了。



    准确的说,是对那些腐儒们开战了。



    或许是早有预谋,李元吉在一个最不可能的时间段内,跟最不可能的敌人选择了开战。



    无论从哪方面来看,这件事情李元吉的选择都不是上策。



    甚至可以说是蠢到了家。



    “陛下,考生们都已在殿外等候!”吏部官员悄悄的进入殿中,趁着空隙连忙朝着李元吉汇报着。



    “宣!”李元吉脸上终于是露出了笑容。



    科举,不仅仅只是打开了平民晋升的一条通道。



    同样也是彻底打破世家与儒家统治的根基,假以时日,大唐必将恢复百家争鸣那个时代,这才是自己想要的盛世。



    房玄龄与魏徵二人分座左右,让他们前来,主要也是陪着考验一下这些考生的。



    说是还有第二场考试,可李元吉已经有些等不及了。



    天气越来越热,夏日越来越近,旱情也随之越来越为严重,必须要尽快的做出措施。



    “学生参见陛下……”早有礼部官员在殿外教导这些考生们应当如何行礼。



    虽然不符合规矩,但这百余名考生们也还是按照礼部官员的教导进行了行礼。



    瞧着这些考生们的行礼,魏徵微微皱着眉头。



    有问题!



    这些考生并非以小民,或草民自称,而是以学生。



    镇北书院的学生自然可以这么称呼,但其他人也跟着这么称呼。



    魏徵不经意的瞥了眼龙椅上的李元吉,心中顿时有了猜测。



    “免礼!”李元吉微笑着朝着众人做出起身的动作,嘴上继续说着:“你们当中仅有四十一人是朕的学生,余下的仅能算半个朕的学生。”



    李元吉的言论,与礼部官员的教导前后矛盾不一。



    但礼部那边是肯定不会搞错的,李元吉的这一番话,又引起了那些并非镇北书院考生的疑惑,自己咋就成了半个皇帝的学生呢?



    “玄龄,宣读分数!”没有理会众人的疑惑,李元吉直接朝着房玄龄吩咐道。



    “诺!”朝着李元吉拱手行礼,从身边取出一大张白纸,打开之后朝着殿中百余人宣读道:



    “许靖,八十分!”



    “张奎,七十五分!”



    “宋阳之,七十五分!”



    ……



    “上官仪,五十分!”



    “敬播,四十五分!”



    百余人的名字与分数,房玄龄念了差不多有半刻钟的功夫,速度并不快。



    分数最高的是许靖,八十分,最低的则是敬播,仅有四十五分。



    百分制下,这样的分数竟然能够通过第一轮,只能说明此界考生整体实力的差劲。



    但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在这一万多人的考生群体中,也仅有这一百余人稍稍符合一些李元吉的要求。



    对于这个结果,房玄龄等人选择了沉默,他们无话可说。



    “是骡子是马,总要拉出来遛遛才知道,你们当中甚至有人的前两张试卷得了零分,但这并不重要,那些东西都可以学,朕看中的是你们的策略。”李元吉当即说出了选择他们入围的原因。



    以上官仪和敬播的分数,他们很容易就被镇北书院的学生给刷下去。



    毕竟前面两张试卷对于他们来说简直就是送分题,没有丝毫的难度。



    但是此次镇北书院那边,依旧有十余人被拒之门外。



    实际上李元吉对这次人才的选拔,最看重的是关于时务策方面的考验。



    前面的两张,实际上是可有可无,有则不多,无责不少。



    而前面所说的,有些人只算半个自己的学生,原因也正是因为这个,他们没有系统性的学习过镇北书院的内容,但是在将来,他们必须要掌握这些知识。



    “敬播,朕且问你,倘若境内百姓因饥荒而造乱,你将如何应对?”敬播的分数最低,但却给李元吉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与他的好友上官仪相比,李元吉显然对敬播更加陌生。



    敬播有些愣神,没有想到自己会被皇帝点名询问,一时间竟有些慌乱。



    手忙脚乱的从队伍中错了个身位站了出来,脑子有些错乱的拱手回应道:“学生以为堵不如疏,应及时与四周临县进行沟通,若有接纳能力,则安置部分百姓过去,若无接纳能力,则……则像更远,灾情不明显的地区长途转移。”



    “思路是对的,但具体的做法却不切实际!”李元吉暗暗摇了摇头,答案与试卷上的做出了稍稍的改进,但这种方法依旧不太实际。



    “朕目前接到的消息是,旱情将席卷整个关中,中原,以及周边的其他州县,你认为,有哪座州县是可以接纳的?你又从哪里来的粮食支撑百姓长途转移?”



    “谢陛下教诲,是学生思虑不周。”慌乱的敬播连忙表示感谢。



    紧张之意依旧席卷着全身,能够在这种场合说出这一番话就已经算是不错,虽然可以做的更好。



    “尔等对此可有看法?”李元吉望着殿中百余考生,不可能挨个去问,只能用这种方式。



    谁能脱颖而出,要看个人有没有这个胆子站出来说话。



    “陛下,学生上官仪以为,大旱过后必有蝗灾,去年就有个别地区出现过蝗灾,只是旱情并不算特别严重,所以没有席卷更多的地方。学生观今年旱情要比去年更加严重,所以认为今年有可能会发生蝗灾。



    朝廷当下无力拨付更多的粮食出来,仅有的粮食是绝对不可能支撑半年之久。陛下曾为学生起了个好榜样,学生认为,倒是可以试着进行开源,有江河湖泊的,尽可能的挖渠灌溉,能保多少粮食就算多少。



    没有的……



    就去抓蝗虫,学生在扬州的时候,曾听人说起过,蝗虫虽坏,倒也能吃,只是味道不好而已,蝗虫既然吃了我们的粮食,我们又为何不能吃掉蝗虫?如此,再配以朝廷的粮食,学生虽不知能撑到什么时候,但目前这个情况,自然是能撑一日便算一日。”



    上官仪抢先一步的站了出来,五十分,是他时务策的得分,前面的两张试卷,几乎没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能够得到五十分,也基本上印证了他的总体思路是没有问题的。



    经过几日的思考,上官仪也不断的完善了自己的想法,而刚才所说的,也正是那日考试之后,自己所觉得不足的地方。



    饥荒,就是要吃一切能吃的东西,哪怕是蝗虫本身。



    “吃蝗虫?”房玄龄愣了下,惊讶道。



    蝗虫本身就是可怕的东西,那东西虽小,也不伤人,但给人带来的心理影响还是很大的。



    就算是这东西能吃,百姓敢不敢吃都还是一个问题,谁能过的了心理这一关?



    “对,就是蝗虫,官府可将百姓抓得的蝗虫收回来,然后碾压成粉,掺入其他的粮食中一起做成饼即可。”上官仪回忆着那路人曾说过的方式。



    据那路人说的,当年饥荒的时候,他曾经以大豆,小麦,甚至是粟米等,所有能吃的全部碾磨成粉,然后做成饼,原本只够三天的粮食,硬是撑了十日之久。



    后来实在是找不到粮食,便以蝗虫为食,这不照样又活了几十年?



    李元吉这才想起,历史上好像就有人这么干过,味道的确不好,而且也不易消化。



    但是在大饥荒中,别说是这些能吃的,就是连树皮都会被人给扒走吃了,消化不消化的都是小事,毛毛雨。



    真若是惹急了,观音土都敢吃。



    “可!传令,命御厨找些蝗虫等物,碾磨成粉,制成饼,朕要亲自试吃!”知道这玩意儿根本没什么太大的副作用,李元吉很大义的说着。



    底下的人有激动的,也有紧张的,更有无语的。



    做实验是好事,但真让李元吉亲自去试吃,没人有这个胆量。



    做出来食物以后,至少也要先找百十号人吃上几天,等没事的时候,才敢拿来让皇帝尝尝味道。



    问了些对策,不过也是为了最后的核心内容做准备的而已。



    “纸上谈兵,终究不过是空谈而已,朕要的是实干,而非空谈。”李元吉微微眯着眼睛,考生们听的有些懵圈,倒是房玄龄和魏徵心中紧生出一股不好的感觉。



    “玄龄!”



    房玄龄心中一颤,暗道果然……



    “臣在!”



    “安排他们到各州县,主要负责此次旱灾一事,若有把握,可命各地县令听从你等调遣!”李元吉放心大胆的安排着。



    “陛下,不可……”房玄龄下意识的拒绝道。



    “陛下,此事绝对不可,他们虽有侧轮,但却尚缺实践,冒然委以重任,臣担心会因此生错,望陛下三思!”魏徵也紧跟着站出来反对。



    开什么玩笑?没你这么玩的。



    刚刚通过第一轮考试的考生,就敢委以如此重任?就是把他们安排到各州县做个出谋划策的人,他都觉得有些不妥,还有把握的时候,可以调遣各地县令。



    这道命令一发,底下不闹起来才叫个怪呢。



    “朕意已决!”李元吉坚定的说着,旋即示意考生退下。



    郁闷不已的房玄龄和魏徵两人倒是没有离开,非但没有离开,连离开的打算也都没有。



    不错,他们就是要赖在这里,直到李元吉改变主意为止,太胡来了。



    “玄龄,下一道密令给各地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