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温馨
    把小素安排在家休息,麦收立即骑车顺原路把丢的两根木棍找到,绑在车后座上,去毛纺厂趸了二百斤毛线。在往回走的路上,由于路上的雪化了,结成了冰,路面十分光滑,车子后沉,也不好骑,麦收路上摔了好几个跤,最后不得不推着回家,好在毛纺厂离村并不远,也就十几里路。回到家里,麦收累得全身都是汗,衣服都溻透了,把外面的棉袄一脱,全身跟蒸笼似的,冒着腾腾的热气。

    顺手把桌子上晾的白开水咕咚咕咚地喝下去,小素迎了出来,望着麦收,抠着褂子上的有机玻璃扣子说:“麦收哥,累了吧,饭我已经做好了。”

    麦收望小素一眼,掀开锅盖,里面热气腾腾,是两个白面馒头,上面还有两个红枣,从锅里散出玉米粥的清香。出了半天力气,麦收还真饿了,拿出馒头,就咬了一口,烫得嘴直吸溜。“麦收哥,你慢点吃,我蒸得馒头好吃吗?”

    麦收点点头,小素早拿了碗,从锅里盛了满满一碗玉米粥,放在桌子上。然后象个小媳妇似的,坐在一边看着麦收狼吞虎咽地吃。炉火闪着桔黄色的火苗,屋子里温暖如春。

    “你的脚还肿吗?”麦收使劲咽下一口馒头,望着小素一张如花的笑脸,问道。

    “早就不疼了。”小素说完,站起身来,走了几步,挺翘的屁股一扭一扭的,黑亮的皮鞋闪着光彩。

    “你这双皮鞋真好看,你自己买的?”“好看吧,花了十多块呢。”也许是馒头太好吃了,麦收风卷残云般吃了下去,再伸手时,桌子上已空了,只好端起饭碗喝起粥来,这一个细节落在小素眼里,小素十分得意,象变戏法似的又从面盆里拿出两个白面大馒头。

    麦收抢过来,香甜地吃了起来。“麦收哥,我想跟你去北京卖线。”麦收吃得正香,一听此言,顿时停住了,原来人家在这等着呢。但是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短。麦收到了这个地步,只好答应。“愿意去,就去吧,两个大闺女,卖个好价钱。”

    小素一听,脸上现出如释重负的笑容,“麦收哥,你太好了!”小素说完,竟然抱住麦收,飞快地在麦收的脸上“啵”地来了一口,两个大大的**在麦收的背上揉来揉去。

    门一开,育红从外面走了进来,一见此状,脸色有点不好看,生气地说道:“你们俩这是干什么呢?又抱又亲的,也不害臊?”小素脸色臊得跟紫茄子似的,连忙站起来,说道:“麦收去趸毛钱去了,累坏了,你来了正好,我也不呆着了,不打扰你们了。”小素说完了便往外走,出了门,回家了。

    “真不要脸。”育红第一次骂小素,随即展颜一笑:“麦收,我爸说,再卖几趟毛线,手里有了钱,把这个庙买下来,手里拿着房契,东西才是你的。”

    麦收想想也是,当初住进来,是被两个兄弟从家里赶出来,没去处,才不得已搬这来住。一个荒废的破庙,不过几间破房子,没人管,没人要。可是如果自己有了钱,是不是就会有人看着眼红,就开始使绊子,下咯脚了。“你爸问没问多少钱?”麦收问。“问了,也就五百块钱,请请村子里的干部,就跟他们说,你岁数也不小了,该成个家了,他们也就答应了。”

    “这次咱们多带点,多赚点钱,好把地买下来,盖新房,娶新媳妇呀。”麦收说道。“对了,小素”麦收话题一转说道:“小素要跟着去,我已答应她了。”麦收说完,望着育红,看她的脸色,育红脸上倒很平静,说道:“她早就想着去呢,多个伴也好,不然太孤单了。”

    育红想了想,又说:“我爸说托个媒人找你妈,把咱们俩的事给定下来。”“还花那个冤枉钱干吗?咱们俩同意,你父亲也同意就行了。”

    “我也这么说,我爸说,还是按着当地的风俗来安排,免得别人说三倒四。”麦收想了想说:“我去跟我妈说一声。”麦收的养母其实对麦收还是很心疼的,只是儿子大了,要房子要地要媳妇,家里穷呀。所以虽然儿子把麦收给轰出去了。还是经常送些吃的,刚搬出那会儿,麦收才十三岁,要不是有养母送饭吃,早饿死了。毕竟太小,就是春,夏,秋好过,冬天也得饿死。想起那些饿得眼睛发绿的日子,麦收心里酸酸的。

    麦收说做就做,虽然天已黑了,但是冬天的夜特别长,可以办很多事的。带着育红就到村子里,来到家里,院子里灯火通明。刚进门,哥哥大志看到了便骂:“你狗日的又来干嘛?别上我家来,出去。”说着,瞪着眼睛,握着拳头,看架势如果麦收不出去就会动手把麦收打出去。

    忽然一眼望见育红跟在后面,便问:“育红,你有什么事吗?”两只眼睛立即由圆变成扁,笑眯眯地问。

    “我跟麦收来,找伯母有点事,伯母在家吗?”育红揪着衣角,说道。

    “麦收,你来了,有什么事?”麦收的养母正在屋子里硌棒子,听到外面的声音,从里间屋走出来,身上还带着一层红色的灰尘。

    “妈!”麦收见到养母的面容越发苍老了,腰也越来越弯了,脸上的皱纹也越来越深了,粗糙的双手贴满胶布,裂得一道道口子,有点动情地叫道。

    老人看看麦收,又看看育红,心里想到什么,又不敢相信,便说:“育红,你也在呀,都屋里来吧。”两个人跟着老人进了屋,屋子里,生着旺旺的炉火,炕上放着一个圆笸箩,里面一半是没硌的棒子,一半的棒子粒,一边堆着一堆红色的棒子核。

    育红被安排坐在凳子上,麦收却拿起棒子干起活来。

    育红见麦收不说,自己一个姑娘家也不好开口,本来想好了说什么,却又似乎有点无从说起。只好大声咳嗽几声,示意麦收说,麦收低着头,好半天才说:“妈,我跟你商量点事。”老人说:“说吧,只要我能做主的,都答应你。”

    “我跟育红商量好了,育红她爹也愿意,想选个日子,把亲定了。”“定亲?”老人惊讶地睁大眼睛,尽管猜到了几分,麦收说出来时,还是吃了一惊。“这可不是闹着玩,育红,你爹真的同意?”“我爹同意,还说过几天请村子里的干部吃饭,花五百块钱,把麦收住的庙,买下来,等有了钱盖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