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2章:集资百亿建立“电讯王国”
    早在地产低潮的时候,李嘉诚就已经开始集资了。长江实业从1982年5月26日开始的五年内就发行了二亿美元之无抵押浮动利率商业票据。

    一九八六年九月,长实通过其全资附属的长江实业财务有限公司签署一项发行港币十亿元浮动利率票据认购权证之合约,发行价为百分之百又零点八七五。同时发行认购权证一千份。持证人可于一九八六年十月一日起九个月内认购另外港币五亿元之相反浮动利率之票据,均于一九**年一月十九日到期。目的是作为海外及香港拓展业务之用。

    该款由传统浮动利率票据,认购证及其相反浮动利率票据组成的商业票据发行,标志着香港金融市场的一项新发展。长实将成为香港第一家商业机构以低于银行拆息的利率筹集资金而载入史册。

    十月。李嘉诚宣布长江实业与香港电灯达成协议,港灯发行新股一亿零三百万,每股作价十元,集资十亿零三千万元,收购长江实业拥有的希尔顿酒店。这是长实系公司进行的一次资产大转移。长实在七十年代初期购入希尔顿酒店,账面值二亿五千万元,因此这次将希尔顿以十亿零三千万元出售即可获七亿八千万元非经常性盈利。长实副董事总经理周年茂表示出售希尔顿酒店所套现的下亿元,长实将用在本港进行再投资。

    十一月,李嘉诚宣布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联合组成一家公司,委托银行在欧洲发行总值港币七亿八千万元的可兑换国泰航空公司股份债券。该等值券持有人可以每股约五元七角五分之价格换取和黄及长实现时手上持有的国泰的百分之五股权。该等价券每张面额为五十万港元,五年期满,固定年息五厘,每半年付息一次,已于一九八七年一月发行并随即合部售罄,实际发行额为港币七亿六千二百万元,扣除买入价五亿一千万,和黄和长实这次变相批售泰股份在短短半年内获利二亿五千多万元。

    长江实业通过发行巨额商业票据,批售可换国泰股份债券以及出售希尔顿酒店等不同途径,获得以十亿元计的资金回流。市场纷纷传言长实系拥巨资而有庞大的收购计划在酝酿,“地产业可能又掀起一场收购合并活动。”

    有的记者问李嘉诚“关于长实是否有意收购置地股权或者是购买置地的圭地储备”的问题时,他是这样回答的,他说:“截至目前为止,长实并没收购置地股权的意图,而且长实有足够的圭地储备发展,无须急于购买土地。何况,目前地产市道过高,并非买地的适当时机,所以在遇上合理的价钱时,才考虑买地”。

    有人问“长实曾否趁着地产市道好的时候出售其楼盘或发展中的物业?”他坦率地说:“正是如此。最近我们与某公司达成协议,把出租的楼宇改为出让。如果有财团愿意以理想的价格收购,我们也会考虑陆续出售楼盘或者发展中的物业。”

    长实出售资产(例如希尔顿酒店)及配售股票(如港灯发行一亿新股购入希尔顿酒店,同时将新股配售予海外基金,变相地高价出售)透现的行动,就是把握股市偏高而借机高价出售的生动例子。1987年3月,香港电灯宣布该集团进行重组,一分为二,将原来集团之电力业务仍归香港电灯集团持有,而其余非电力集团业务分拆交由一家新成立的上市公司“嘉宏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持有。嘉宏国际将于当年的六月独立上市,市值达港币一百亿元。消息刚一传出,香港的整个市场就都轰动了。

    根据重组协议,嘉宏未来的总发行股数约为廿四亿六千一百余股,嘉宏将以每十股港灯股份换廿八股嘉宏股份的方式向和黄购入其持港灯的百分之二十三点五股权。而和黄在完成这次分拆建议后共持嘉宏约十三亿余股,相当于嘉宏百分之五十三点八股权。连同以一股换一股方式获配嘉宏股份,和黄未来控制嘉宏股权百分之五十二点九至百分之五十三点八之间。余下嘉宏的百分之四十六点二股权则由原来港灯股东(不包括和黄在内)持有。分拆后,和黄将从原来直接控制港灯百分之廿三点五股权改变为不再直接控制港灯,而只是透过持嘉宏控制性股权持港灯同等股数。嘉宏则变为港灯集团之最大股东。

    其实这次港灯集团在趁着股市大旺时机进行了分拆,是个扩展业务、增强公司新的活力的最佳办法。因为这样做,一方面给予投资者选择不同业务投资的机会,港灯股东如不愿投资地产风险的使可出售嘉宏的股票,保留或转向港灯的投资;另一方面将业务分拆后各自进行独立经营,组织更为科学,管理更为有效,发展更具弹性。这样一来,无论是原来的港灯还是新成立的嘉宏将给股民以新的形象,分析出的业务更具有专业性,便于集资,可注入新资金,新活力,提高集团股票市值,增强社会吸引力。正如该集团主席马世民在记者会上宣布该项建议时指出:由于电力及非电力业务各自所涉风险不同,要将业务分由两间上市公司经营,可使股东按各自需要改变对公用事业及投资业务之投资组合,而分拆后亦令股东更易评估两类业务之优点。他否认这次重组建议跟日前立法局议员许贤发对港灯提出的咨询有关。

    较早前当港灯宣布与和黄合资二十七亿投资加拿大赫斯基石油公司时,就曾引起立法局议员许贤发在立法局公共事务小组的质疑。许氏认为港灯不应参与海外有巨大风险的投资计划,以免因一旦由于投资计划失败而影响了港灯集团的专利发电业务。李嘉诚则一再地强调,整个重组建议是由港灯主动提出,已于不久前告知港府并取得支持,因此这次港灯分拆绝非受港府压力所致。他还说,“分拆以后,港灯的业务盈利将受到利润管制计划所保障,而拥有非电力业务地嘉宏国际在将来之盈利潜力得以无尽发挥,可收一举两得之效。”

    七月,李嘉诚赴英国伦敦参加“奥斯特利(OsfedeyPadcHouse)中国节”纪念活动。他在回答记者关于是否和黄有意向英国斥巨资的提问时表示:“除了香港之外,若我们见到别的国家有好的投资机会,只要能够赚到合理利润,对公司前景好,我们都会考虑。”有人问他“此行来英是否就是为了寻求投资的好机会”,李嘉诚坦然说:“是,根本就是。我们正在对一些投资项目进行接洽。但我一向认为我们的根基在香港。例如,去年我们对加拿大赫斯基石油公司的投资,到今天,几乎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可以说该项投资是成功的,可见这是很简单的一回事。”

    在这一年的9月14日,李嘉诚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其控制下四家公司(长实及其名下三间公司和黄嘉宏、港灯)集资一百零三亿港元,其中二十九亿用于收购英国大东电报局百分之四点九股份。这可是香港有史以来最庞大的集资行动,对市场的影响非常大,引起了全港人的轰动。李嘉诚亲自向记者及证券界解释这次供股计划,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谈笑风生,妙语连珠,不时地爆发阵阵的笑声。当谈到“一百零三亿”时,翻译因数目过于庞大,以为听错而犹豫了一下,李嘉诚迫不及待地用英文讲出,反映其得意的心情,对事业充满了信心。

    这次庞大集资计划,长实承担金额约为一半,余下由包销商及股东负责。其办法是按当日市价二成折让,具体分配是:长实以十供一,每股供价十元四角的形式集资二十亿七千八百万元;和黄以八供一,每股供价十一元二角的形式集资三十七亿五千三百万元;嘉宏以五供一,每股供价四元三角的形式集资二十七亿七千八百万元;港灯以五供一,每股供价八元的形式集资二十四亿一千八百万元。四家公司的集资总额达一百零三亿二千七百万元。这次供股计划的特点,采用“连锁包销”形式,即大股东或控股公司除了按所持股权接纳供股外,会再包销多一部分新股,使得他们承担了其中一半的包销责任。

    至于其余一半的新股,则由万国宝通国际、获多利、新鸿基、加拿大怡东融资及百利达亚洲负责包销。如所有股东接纳供股,长实系公司在市场所吸纳之资金为六十五亿六百万元,但当时市况逆转,长实系除需按所持股权承担本身供股责任外,再需履行其包销承诺金额,约为十四亿元,其他包销商所负担的供股金额为五十一亿六百万元。

    这个数字对于香港这五家包销商来说,理应不会构成什么困难。但由于适逢全球性股市大灾难,香港股市由牛转熊,每家公司所拟定的供股价都较市价高达三成以上,出现了大幅度不足额的认购,四家公司接获股东认购只占总股数百分之零点一至零点三四,接近五成的股份均由五大包销商承担,供股总值达五十余亿元。

    值此市况不景气的时候,各信托基金的经营已十分艰苦,若要他们承担这五十多亿元的供股额,只会迫使他们按其股份抛售套现,对市场所构成的压力不可谓不大。因此,许多人认为长实系应该取销销供股计划,以缓和甚至消除市场压力。为此,获多利曾与多间金融机构游说李嘉诚放弃供股集资计划。但没有成功。这是可以理解的。只要站在长实系的立场上,取消供股计划是不可能的事。因为无论是长实、和黄、嘉宏还是港灯,这四大公司都是香港举足轻重的财团,向来信誉卓著。但是一旦将集资计划取消,将会予人以话柄,认为长实系终予要受到市况逆转的冲击而低买。再说,李嘉诚在公布供股计划前已对未来的发展大计作了部署,如果集资计划失败,数项大的发展计划将会胎死腹中,对于一向具有进取性的长实系集团来说,这并非是其所愿的。

    此外,该包销商都是香港赫赫有名的大银行和财务公司,宁愿艰苦地捱过了这次的难关,也不愿意贸然开罪长期与之密切合作的老主顾——长实系集团。况且,除了公司与包销商签有协约之外,各公司彼此之间也作了不可撤消的承诺,承购其所控公司供股权的百分之五十。五包销商又与一百多个分包销商签订合同,彼此都有明文规定的条款所制约,造成取消集资计划难乎其难矣。

    无论做什么事情,李嘉诚一贯地坚守着“说到做到”,一承诺他就一定会兑现的。这次他在回答记者关于“这次股市大跌、(百亿)集资计划是否会有改变或暂时取消”的提问时指出:“这次集资,其中百分之五十是由我认购包销的,其余包销商的正式合同尚未签署,如果要暂时取消在法律上是可以的。但我不想给人批评为不守信用,因为股价跌落就取消包销,以避免损失,所以我个人承担的责任一定照数兑现。……我希望维持长实系的合理股价,老实说,原因之一,也是在求巩固长实系各公司的信誉。”

    事实上,李嘉诚本人按协议规定包销长实一半的新股,共九千九百八十八万八千九百二十股,现金十亿三千八百五十一万元。仅是包销长实新股数,李嘉诚的账面损失达三亿五千万元。他负责包销有关股票,也无收取分文包销佣金。

    事情的结果当然是胜利了,在李嘉诚的努力之下,长实系四家公司百亿计划大功告成了。除了长实系的大股东或控股公司承担其供股责任之一半五十亿元外,其余五十多亿由上述五家包销商及数百个分包销商承担。由于这次集资行动大大坚固了这些公司的财政基础,从而保证了李氏家族在香港十大财团中仍然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一九八七年度长江实业除税后之综合纯利为港币十五亿八千零九十万元,较之一九八六年之十二亿八二百九十万增加了百分之二十三。所以,李嘉诚在一九八八年元旦聚餐会上自豪地说:“在过去两个月中,香港的经济和金融市场,经历了一次有史以来最大的波动。但我们公司和联营公司,整个集团都做得很好,以智慧和辛勤争取得来的业绩,比去年更为有利,更为稳定。一九八七年的纯利,有一个良好的数字,而集团的一切,前途都是非常美好的。”

    对于这次李氏集团收购英国大东电报局百分之四点九股权,使香港“有线电视”之争,形势变得很微妙。李嘉诚透露,在这次所购人英国大东电报局股份中,和黄占百分之五十,长实占百分之三十,嘉宏占百分之二十。

    鉴于目前香港对外通讯服务全由大东与电话公司所垄断,大东与电话公司的专利权分别至二○○五年和一九九七年才会结束。而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通讯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有关利润亦不断上升。所以作为和黄主席的李嘉诚早就有意进军电讯市场,同时发展通迅卫星,以分享通讯市场不断上升的利润。

    和黄对有线电视的经营权也很有兴趣。若要发展通讯卫星,则必须在地面建立通讯网络,这就需要打破目前由大东垄断电讯服务的局面。不久前和黄与英国电讯及香港有线电视公司合作,成立和记专线电视,目的就是争取有线电视经营权,借此建立通讯网络。由于参与收购大东的和黄亦是当时争夺开办“有线电视”的两大阵营之一的“和记专线电视”之股东(另一阵营为香港电话公司),因此李氏集团这次收购大东行动表明该集团有意参与访项事业。

    媒体上一直都在赞扬着李嘉诚的深谋远虑。是的,他收购大东的目的,不为别的,是为了“建立电讯王国”,看来,有超前意识的李嘉诚又站在了新的一个世纪的最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