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8章:伟人接见展风采注册联合公司
    李嘉诚无疑是海外投资金额最大的一位香港华人富豪。与此同期,香港不少的财团却已在中国内地轰轰烈烈地干起来了,而且所取得的成绩非常惊人。

    李嘉诚先输了一轮,但却不甘再落后了。自1992年起,李嘉诚把港外投资轴心放到了内地市场。也就是在这一年,因邓小平视察南方经济特区,而再次掀起改革开放的巨浪。

    中国内地,被世界经济界看成全球最具潜力的投资市场。

    李嘉诚往往是行动迟人一步,但当决策已定之后,就义无反顾。

    对于富于闯劲、敢于冒险的人来说,先行一步,占得先机,往往可以得到更大的利益。当然,也需要冒一些风险了。但李嘉诚却是更加习惯于后发制人。

    李嘉诚性格老成持重,他的座右铭就是“稳健中求发展,发展中不忘稳健”。

    从一个方面来讲,迟人一步就有可能丧失了先机,输人头注。但从另一个方面考虑,迟人一步可以将形势看得更清,少走弯路,鼓足后劲,可以更快地迎头赶上。

    纵观李嘉诚平生的商业活动,可以看出,李嘉诚一贯以稳健为重。在这大风格之下,在创业阶段,李嘉诚多了一些闯劲,也敢于去冒风险。但到了守业之后,他更注重于守成,因此趋向了保守。

    从80年代初起,一些港资投资内地了,不久就有了风起云涌之势。绝大部分是一些中小企业主,他们主要在珠江三角洲开办劳务密集型的工厂,这是针对中国人口特点而办的。但令人注目的是,不少香港财团参与了内地的基本建设。

    1979年,霍英东参与投资广州当时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白天鹅宾馆建设。

    80年代,包玉刚投资改建宁波北仑港。(请参阅冷夏、晓笛著《世界船王一一包玉刚传》)

    利氏家族兴建五星级的广州花园酒店。

    从1983年起,郭鹤年先后在内地兴建了北京香格里拉、杭州香格里拉、北京中国国际贸易中心等10多幢大型物业。(请参阅广州出版社出版、李如山著《神秘富豪——郭鹤年传》)

    胡应湘在内地的事业也始于80年代初,他牵头兴建了广州中国大酒店、深圳沙角发电厂、广深珠高速公路等数项大型工程。

    李嘉诚明显地落伍了。在这期间,虽然李嘉诚也参与了内地少量项目的投资,可与他控有的香港最大财团、与他投资海外的大手笔相比,显得是多么的不相衬。

    李嘉诚在内地人的眼里,不是一个大刀阔斧的投资家,而是一个慷慨大度的慈善家。根据李嘉诚一贯的作风,他素来不喜欢抢饮“头啖汤”。然而,李嘉诚闯劲不足却后劲足,这一点也是有口皆碑的。如:在战后崛起的华人财团中,李嘉诚不是率先跨国化的,但他在加每大一地的投资,没有一个华人巨富可与他论伯仲,李嘉诚在中国内地的投资,亦是如此。

    因为闯劲不足使李嘉诚远远落后于另一些大财团。鼓足了后劲,弥补了这个不足。后来居上,亦值得称道。不过假如说李嘉诚能够捷足先登,那么形势肯定更为壮阔。

    1992年4月27—28日,中国领导人***、杨尚昆、李鹏等分别接见李嘉诚。

    香港传媒说李嘉诚从北京带回了“尚方宝剑”,从而拉开了大举进军内地的序幕。

    不久,李嘉诚旋风般地从北京飞赴汕头,又急转深圳,5月1日,终于宣布成立第一间在内地注册的联营公司,这就是李嘉诚代表长实集团与中方合组成立的“深圳长和实业有限公司”。该公司注册资本共2亿港元,港方中方各占了一半股权。

    中方的两家合作伙伴是:深圳市政府的深圳投资管理公司,国家计委司下的中国机电轻纺投资公司,港方股东有长实、和黄、怡和3家。

    长和实业将拟定在内地投资的系列计划,将成为长江系在内地的旗舰。短短的一段时间里,李嘉诚却完成了一系列的工作,真令人惊叹其决断及办事的高效。其可谓是高效赢得时间,时间就是金钱。

    就在1992年8月6日,李嘉诚发布本集团中期业绩报告,阐明了投资重点转移到内地的条件与方针。

    “中国未来之国民经济将有较大幅度之增长,前景令人鼓舞。

    “香港整个经济体系亦将由此而得益,为平稳过渡作好准备。

    “自年初邓小平南巡后,中国开放改革的势头得到深化,本集团在中国大陆的投资的确增大了。”

    记者问长实系最终会投资多少。李嘉诚答道:“在现阶段很难估计,很多因素目前是很难预测的。若经济环境发展理想,最终在内地投资的资产值可能会占本集团总资产值25%。但值得一提的是,李嘉诚却并没有透露说什么时候达到这一个比例。

    在根据《香港商报》的分析说,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比例。以1991年底长实系资产总值750亿计算,日后该系将在内地的投资额将达到190亿港元。李嘉诚以其磅礴的气势,以近200亿的巨资后来居上,委实是势如长江!李嘉诚当中没有向大家说他什么时候会达到25%这个比例,显示李嘉诚凡事总留一半的个性,只因李嘉诚是一个一言九鼎,从不失言从不违约的商人。

    在1992年10月5日,以和黄集团为核心的港方财团与中方在北京签署深圳盐田港发展合同。签约仪式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国务院总理李鹏、副总理邹家华及和黄主席李嘉诚出席仪式。

    中方财团是深圳东鹏实业,占3成股权,港方财团有和黄旗下的国际货柜码头公司、熊谷组公司等,共占7成股权。控股权在和黄集团。

    以当时价格算,合营公司总投资为50亿人民币,目标是建成与香港货柜码头互补的世界级盐田货柜码头。

    这项工程分几期完成,第一期拥有2个货柜泊位和4个杂货泊位,现已开始启用,较大地缓解了香港货柜码头的压力。

    不过,盐田港计划却曾遭到了马世民的竭力反对,马世民说:“我确实不赞成在内地搞货柜码头,因为1997年后,香港成为中国的一个特区,我们在香港货柜码头做大,深圳又搞一个,等于抢香港的生意,自己打自己。”

    但是李嘉诚更具远见卓识地说,深港间的大鹏湾是天然深水港,我们如果不抢先建盐田港,那别的财团就会抢着去干的,到那个时候,事态就成了“我们与他人对打”。

    在珠海,和黄控得高栏深水港的发展权,这里将成为珠江三角洲西面的出海通道。盐田港的约仪式可谓是最高规格,风头一时无,再次为李嘉诚壮了声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