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锲子
    今天的历史,就是历史上的今天。公元1894年的甲午大变局,是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悲情甲午,是日本用武士刀戳在中华民族脊背上的刻骨印记,血肉模糊,惨不忍睹。午夜梦回,血色狼烟。120年前残酷而沉痛的历史记忆,成为中华民族永远的创伤。120年后的今天,再次追问历史,不是为了让伤痛更加伤痛,而是为了在反思中警醒和奋起。

    公元2014年,又逢甲午。

    120年前的公元1894年,风雨如磐,云诡波谲,中日之间爆发甲午战争。在此次绵亘数月的战争中,大清帝国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蕞尔小国日本用坚船利炮轰倒了大清王朝已经破败不堪的大门,让天朝上国的最后一丝尊严荡然无存。大清王朝兵败如山倒,泱泱宗主大国在偏居大洋之隅的日本蹂躏之下民生涂炭,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山河变色。历史,以最残酷的方式宣告了大清王朝的衰败和没落。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120年只是弹指一挥间,对于历经苦难的中国来讲,却是两个甲子漫长岁月中的挣扎、煎熬、抗争和奋起。甲午战争,是炎黄子孙心中永远的刻骨伤痛,是中华民族刻骨铭心的奇耻大辱。在公元1894年之后的百年时间里,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无数次审视和反思甲午大变局,无不为之愤、为之痛、为之悲、为之泪。午夜梦回,血色狼烟。公元1894年的甲午大变局,是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悲情甲午,是日本用武士刀戳在中华民族脊背上的深深印记,是民族记忆中最为悲痛的一页,血肉模糊,惨不忍睹。

    现实永远抹不去历史的影子。站在120年后的今天,回望甲午大变局的惨痛历史,仍然令人为之扼腕长叹,为无辜黎民百姓哀其不幸,为腐败无能官僚怒其不争。120年前的甲午惨败敲响了大清王朝的丧钟,在此后的半个多世纪,日本侵略者登堂入室,肆虐我华夏河山,杀戮我百姓同胞。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山河破碎不堪,人民水深火热。那些屈辱辛酸的历史让一代代中国人如鲠在喉,如针在毡,没有随时间流失消逝或者淡化,却日愈鲜活狰狞。

    120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次回望甲午战争,反思这次甲午大变局,依然带给我们深深震撼,令我们悚然警醒。公元1894年,对于中国和日本而言,都是一个风云变幻的重大历史拐点:一个在痛苦中落败,错失机会,倏尔间没落于世界丛林,被动挨打,任人践踏,受人宰割,昔日称雄世界的泱泱帝国山河破碎,中国龙在痛苦中挣扎沉沦,饱尝历史大变局之痛;一个在野心中窜升,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一跃跻身世界列强,企图通过打通朝鲜半岛陆路通道征服中国龙进而称霸亚太,扩张侵略,狠辣凶残,走上了极端狂热势力主导之下扩张帝国主义的不归之路。风云突变,一左一右,冰火两重天。

    大浪淘沙,激荡百年。历史令人警醒,教训催人奋进。120年前的甲午大变局,在敲响大清王朝丧钟的同时,也唤醒了千千万万的中国有志之士,为拯救民族危亡而苦苦抗争。梁启超讲:“唤起吾国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甲午大变局,唤醒了民族志士,改写了中国历史,戊戌变法,五四觉醒,抗日保家,革命建国,改革开放,中华民族的志士仁人不断地发奋寻找救亡图存和实现民族复兴的新路。60年前的公元1954年,新中国站在一年前抗美援朝伟大胜利的起点上,在甲午战争之后的第一个甲午年一雪耻辱,扬眉吐气。120年后的今天,在甲午战争之后的第二个甲午年,中华民族正重新崛起,中华儿女同心同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拼搏。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机遇向来与危机同在,机遇可变为危机,危机亦可成为契机。120年后的今天,我们应当正视历史,直面教训,祭奠忠魂。因为,今天的历史,就是历史上的今天。历史表明:如果没有深刻反思,现实就是历史的翻版;只有痛定思痛,现实才能跳出历史的阴影。历史,如同一面镜子,照亮过去,也照亮未来。当此中华民族复兴发展的关键战略机遇期,中国一步步迈向世界舞台的中心,也一步步接近于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崛起的伟大目标。居安当思危。回首悲情甲午,勿忘国耻民辱,祭奠将士忠魂,探求败局原因,推进军队战略转型。

    回望历史,甲午之觞,痛彻心扉。在此又逢甲午之际,我们应以史为鉴,以现实的视角审视历史,保持高度警醒,以刮骨疗毒的勇气回望公元1894年的甲午大变局,把时针回拨120年,审视历史,反思教训,瞻望未来,运筹今天。故为之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