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节 护城河(下)
    (接上篇)

    护城河的变化和消失,是因为城区建设的发展和公路变化而造成的。

    首先是三八水库的修建,改变了城北护城河的模样和功能:1958年夏天,在老县城外西北部修建了三八水库,把过去的四方斗子和北部的护城河都圈在水库中。城西北段的护城河被改成水库的泄水渠道,后来多出河段又被改成暗渠,除很小的地段还在原来护城河的河道上之外,大部分渠道早已偏离护城河的位置。城北东段和城东北段的护城河先是被改为水库的溢洪道,2008年水库改造后,又改为往城东泄水的渠道,虽然河道两侧改砌成块石堤坡,但已从城根东北角向东拐走,远离了以前护城河的位置。

    其次是修建了绕城公路,改道填埋了大部的护城河:从天津到承德的国家级公路,解放初期是从南门进城,到鼓楼前向西拐,出西城门过断魂桥向西走一段,绕到大土岗子西面的娘娘庙(天仙宫,位于现在的东风宾馆对面),沿着庙院西边大墙外向东北拐去的。那时城里人少,国家汽车少,也没显出什么不好。

    1958年我国制造出解放牌大货车了,蓟县城里又是泥土沙石街道,汽车驶过尘土飞扬,暴露出交通的弊端。于是就把津承公路改为绕城而过,那时为了省工省事,利用原有小路绕了很大的圈子。南门外大石桥南侧不远就是南关村街里的十字路口,在路口以西大街的西头本来就有通往西关村外的小道。把这条小道改造成大路,从西关村南的西关煤站(现在吉化里小区处)和交通局运输队的墙外,到老汽车站(现在交通稽查站办公楼处)与西关大街汇合。然后从汽车站东边再向北走一段(渔阳建工集团西墙外那条路),再往东拐与从西城门出来向北去承德的公路交汇,也可以从老车站直接向东穿过西关村街里,到娘娘庙西侧与北去下营的公路汇合。

    这次津承公路改道,不仅绕开了城里,也绕开了护城河。但是却给南关村和西关村带来不少弊端,一是过汽车时尘土飞扬,二是小孩子在大街上玩耍容易出交通事故。所以,到七十年代以后,为避开南关村和西关村街里,城西的津承公路又再次改道。

    这次津承公路改道,是在1973年至1974年。这次是从南城门外沿着南城墙根向西,到城墙的西南转角处再向北拐,沿着西城墙外边一直向北,铲平西门外北侧大土岗子的部分土坡,与三八水库西面的津承公路相通。同时,把县汽车站改建在城墙外西南角处的公路南侧,也就是现在的津围公路与人民西路交叉路口东南角。

    这次修路就把护城河——三八水库的泄水渠,从西城门北面改道了。新渠在西关大街北面拐了个九十度弯,从新修的路段(津承公路)西侧往南流去,进入南关村南龙石桥下那条河里了。原来西门外的断魂桥也被两个新桥代替了。一个新桥在新修的津承路段上,另一个新桥在西关大街上。这样,老县城西面和南面西段的护城河就消失了。

    以前,清朝皇帝去东陵上坟,解放后中央首长去北戴河疗养所走的邦喜公路(北京至山海关和沈阳的国家级公路的一部分)是从西关大街进西城门,横穿城里出东城门穿东关大街而过的。长途汽车站搬迁到城外西南角处以后,邦喜公路也改为绕城而过。就是从西城门外向南拐上津承公路,到南门外津承公路转弯处一直向东,沿着南城根东部到东关村外再向北拐,与原来的京山公路城东路段汇合。这样一改,虽然还要穿过西关村里,却避开了城里和东关大街。同时,还在西城门和东关村外龙水桥处,设立拦道杆(俗称拦门杠子),以阻挡机动车辆从城里穿过。这样一来,城南的护城河就全部消失了。虽然,新修的公路(都是土路)两侧还有排水沟,但那只是公路的边沟(俗称道沟子),不是原来的护城河了。

    九十年代以后,城区扩大,津承公路又避开南关村,从杨园子村南直接向西北方向开辟一条通道,直接与城墙西侧的津承公路相通。邦喜公路也避开西关村里,从五里桥村东开辟一条斜路,直接与城墙南侧的原津承公路和邦喜公路重叠路段相通。并且又把城西和城南的公路改建成城市街道,这样连路旁边沟都看不见了,护城河更无影无踪了。

    1973年蓟县划归天津市管辖后,东风电机厂从兴隆县山区迁到蓟县城外东北角(现在的富裕家园小区)建立厂区和家属楼,同时沿城东护城河外侧修建了东风路,并将三八水库的溢洪道从城墙东北角向东拐,与过去东关村外龙水桥下的河道汇合在一起了。因护城河在瓮城处是向外弯曲的,东风路的路口(俗称崔店子路口)正好在东门外护城河的石板桥处,河填平了,桥也拆除了。后来城东的护城河都被逐渐填平,改为机关单位或者居民的建筑用地了。

    由于老城墙外东、西、南三面的护城河都消失了,东门、西门和南门外边的三个石板桥也就随着拆毁,不见踪迹了。三个关村外的石板桥,也已经寿终正寝。西关村外的石板桥,早在六十年代就因修建津蓟铁路使河流改道而拆除了;东关村外和南关村外的石板桥,也因排水河道的更改和街道方位的变更,而被后来修建的更宽更好的钢筋水泥新桥所取代了。

    现在,老护城河的遗迹,还能从城西三八水库处反映出来。三八水库大坝前面的西北隅村垂钓园(养鱼池),以及三八水库东面泄洪闸外侧的泄洪道,直到迎宾路与东风路交叉路口北面的大桥北面河段,这些都是过去的护城河老河道。其它部位的护城河河道,则已经随着城镇建设的发展变化,而彻底消失了。

    (全文结束。以下是多余的文字,因为低于二千字的不予发表,故多凑些文字。)

    护城河的变化和消失,是因为城区建设的发展和公路变化而造成的。

    首先是三八水库的修建,改变了城北护城河的模样和功能:1958年夏天,在老县城外西北部修建了三八水库,把过去的四方斗子和北部的护城河都圈在水库中。城西北段的护城河被改成水库的泄水渠道,后来多出河段又被改成暗渠,除很小的地段还在原来护城河的河道上之外,大部分渠道早已偏离护城河的位置。城北东段和城东北段的护城河先是被改为水库的溢洪道,2008年水库改造后,又改为往城东泄水的渠道,虽然河道两侧改砌成块石堤坡,但已从城根东北角向东拐走,远离了以前护城河的位置。

    其次是修建了绕城公路,改道填埋了大部的护城河:从天津到承德的国家级公路,解放初期是从南门进城,到鼓楼前向西拐,出西城门过断魂桥向西走一段,绕到大土岗子西面的娘娘庙(天仙宫,位于现在的东风宾馆对面),沿着庙院西边大墙外向东北拐去的。那时城里人少,国家汽车少,也没显出什么不好。

    1958年我国制造出解放牌大货车了,蓟县城里又是泥土沙石街道,汽车驶过尘土飞扬,暴露出交通的弊端。于是就把津承公路改为绕城而过,那时为了省工省事,利用原有小路绕了很大的圈子。南门外大石桥南侧不远就是南关村街里的十字路口,在路口以西大街的西头本来就有通往西关村外的小道。把这条小道改造成大路,从西关村南的西关煤站(现在吉化里小区处)和交通局运输队的墙外,到老汽车站(现在交通稽查站办公楼处)与西关大街汇合。然后从汽车站东边再向北走一段(渔阳建工集团西墙外那条路),再往东拐与从西城门出来向北去承德的公路交汇,也可以从老车站直接向东穿过西关村街里,到娘娘庙西侧与北去下营的公路汇合。

    这次津承公路改道,不仅绕开了城里,也绕开了护城河。但是却给南关村和西关村带来不少弊端,一是过汽车时尘土飞扬,二是小孩子在大街上玩耍容易出交通事故。所以,到七十年代以后,为避开南关村和西关村街里,城西的津承公路又再次改道。

    这次津承公路改道,是在1973年至1974年。这次是从南城门外沿着南城墙根向西,到城墙的西南转角处再向北拐,沿着西城墙外边一直向北,铲平西门外北侧大土岗子的部分土坡,与三八水库西面的津承公路相通。同时,把县汽车站改建在城墙外西南角处的公路南侧,也就是现在的津围公路与人民西路交叉路口东南角。

    这次修路就把护城河——三八水库的泄水渠,从西城门北面改道了。新渠在西关大街北面拐了个九十度弯,从新修的路段(津承公路)西侧往南流去,进入南关村南龙石桥下那条河里了。原来西门外的断魂桥也被两个新桥代替了。一个新桥在新修的津承路段上,另一个新桥在西关大街上。这样,老县城西面和南面西段的护城河就消失了。

    以前,清朝皇帝去东陵上坟,解放后中央首长去北戴河疗养所走的邦喜公路(北京至山海关和沈阳的国家级公路的一部分)是从西关大街进西城门,横穿城里出东城门穿东关大街而过的。长途汽车站搬迁到城外西南角处以后,邦喜公路也改为绕城而过。就是从西城门外向南拐上津承公路,到南门外津承公路转弯处一直向东,沿着南城根东部到东关村外再向北拐,与原来的京山公路城东路段汇合。这样一改,虽然还要穿过西关村里,却避开了城里和东关大街。同时,还在西城门和东关村外龙水桥处,设立拦道杆(俗称拦门杠子),以阻挡机动车辆从城里穿过。这样一来,城南的护城河就全部消失了。虽然,新修的公路(都是土路)两侧还有排水沟,但那只是公路的边沟(俗称道沟子),不是原来的护城河了。

    九十年代以后,城区扩大,津承公路又避开南关村,从杨园子村南直接向西北方向开辟一条通道,直接与城墙西侧的津承公路相通。邦喜公路也避开西关村里,从五里桥村东开辟一条斜路,直接与城墙南侧的原津承公路和邦喜公路重叠路段相通。并且又把城西和城南的公路改建成城市街道,这样连路旁边沟都看不见了,护城河更无影无踪了。

    1973年蓟县划归天津市管辖后,东风电机厂从兴隆县山区迁到蓟县城外东北角(现在的富裕家园小区)建立厂区和家属楼,同时沿城东护城河外侧修建了东风路,并将三八水库的溢洪道从城墙东北角向东拐,与过去东关村外龙水桥下的河道汇合在一起了。因护城河在瓮城处是向外弯曲的,东风路的路口(俗称崔店子路口)正好在东门外护城河的石板桥处,河填平了,桥也拆除了。后来城东的护城河都被逐渐填平,改为机关单位或者居民的建筑用地了。

    由于老城墙外东、西、南三面的护城河都消失了,东门、西门和南门外边的三个石板桥也就随着拆毁,不见踪迹了。三个关村外的石板桥,也已经寿终正寝。西关村外的石板桥,早在六十年代就因修建津蓟铁路使河流改道而拆除了;东关村外和南关村外的石板桥,也因排水河道的更改和街道方位的变更,而被后来修建的更宽更好的钢筋水泥新桥所取代了。

    现在,老护城河的遗迹,还能从城西三八水库处反映出来。三八水库大坝前面的西北隅村垂钓园(养鱼池),以及三八水库东面泄洪闸外侧的泄洪道,直到迎宾路与东风路交叉路口北面的大桥北面河段,这些都是过去的护城河老河道。其它部位的护城河河道,则已经随着城镇建设的发展变化,而彻底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