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83章:警察故事
    陶海山就问:“李二狗犯的不是强jiān罪么?怎么还和毒贩子搅合到了一起?”

    陈观说是这事儿他也没想到,据李二狗说他逃离岭南后,身上没有盘缠,坐不起汽车,徒步跑到了临关,在临关矿区游荡,后来就认识了几个朋友,跟着人家混口饭吃。临关矿区是老矿区,鱼龙混杂,吸毒贩毒现象比较多。李二狗认识的几个朋友就是毒贩子的小马仔。这一次抓到的两个毒贩,是听李二狗说桐花镇也是矿区,开矿的民工都有钱,就跟着李二狗来桐花镇矿区踩点,准备发展下线,在桐花镇销售毒品。

    这番话说完,等于是把简要情况给书记、镇长当面汇报了。

    崔莹就叮咛陈观,说是这两个毒贩能来桐花镇,不是好现象。说明桐花镇矿区已引起了贩毒分子的觊觎!派出所得加大预防力度,不能让毒品蔓延到桐花镇来。那可是顽疾,一旦蔓延,很难肃清的。

    陈观回答说是,他也是这样想的,准备加快联防网络建设速度,摸清全镇流动人口底数,全方位监控矿山。

    崔莹又说,加强管理是好事儿,但得想法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外地人到桐花镇开矿、做生意是好事儿,都是为了赚钱么!人富一点总比穷了好。

    陶海山就说外地人心眼儿活,知道赚钱好,比明水本地人强,明水人太保守了,只知道守着土地种庄稼,钱都让外地人赚走了。

    说到这里的时候,陶海山就给陈观商量,东桐花选厂招工能不能优先考虑一下镇政府干部们的家属,解决一点干部们的实际困难。镇里那些年龄偏大一点的干部大部分都是一头沉,生活困难,既得干工作,还得回家帮老婆种地,不容易。

    陶海山心里已经认定崔莹快提拔了,考虑问题也务实了、周全了,象这种安排干部家属就业、解决干部实际困难的事儿,放在陈观来桐花镇前,满脑子政策、规定的陶海山是不会提出来的!

    陈观当时就说:“陶镇长,领导能替咱桐花镇的干部们考虑,大家肯定都很感激。金羊山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咱桐花镇自己的企业,安排干部家属就业责无旁贷。这样,你和崔书记给我个名单就行。咱现在缺人,特别缺人,急需招聘员工上班!”

    陈观这是把天大的人情拱手送给了崔莹和陶海山!

    陶海山长期在领导身边工作,哪里会不知道陈观这是给他了一个在镇政府干部们中间树立权威的机会?

    陶海山高兴了,拉着陈观的手,连说了三声“好”、“好”、“好!”

    实际上,陈观内心里是绝对不愿意给自己的选厂招一堆镇政府干部们的家属的,那是自寻烦恼,难管理!不过,金羊山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要想在桐花镇矿区有更大发展,绝对离不了镇政府各部门的支持!解决干部家属就业,是从血脉里密切金羊山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和镇政府各部门关系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

    心情大好的陶海山,马上就投桃报李:“小陈,选厂建成后,你父母恐怕得常住桐花镇了。总是住招待所也不是个办法!干脆,我给你找块地,你自己建房安个家吧!”

    还别说,陶海山的提议正中陈观下怀!

    陈观这段时间一直在想,东桐花选厂建成后,金羊山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就真正在桐花镇落地生根了。不管自己将来调走与否,父母都不可能再回五龙峪去生活了。他也不愿意让自己的爹娘再撅着屁股土里刨食儿,也没那必要了。他想的是,将来等水泉市的房子交房了,就让父母去水泉市居住,享享清福。但是暂时间不行,不管他的父母有没有管理企业的能力,但他们毕竟是名义上的金羊山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出资人、老板,还非得住在桐花镇不可!最起码,一年中间大部分时间得在桐花镇居住,代表自己行使公司的决策权。要是想让父母常住桐花镇,那就得在这里安家。

    陈观连声道谢,说陶镇长不愧是老大哥,处处替兄弟们着想!

    崔莹抿着嘴直笑,一言不发!

    陶海山说供销社后边有个空院子,是原来供销社的仓库。供销社现在不行了,成了烂摊子,门市都承包给了职工办个体商店了,这仓库就废弃了。长期荒废下去也不是个事儿,早晚得卖。最近也不断有人想买这个院子,价钱出的不高,都是三千、五千的瞎捣鼓,想占公家便宜呢!他寻思着,这院子要卖就得卖个好价钱,最起码帮镇里处理一点供销社的烂账。不如陈观出两万元,把这仓库买了,推倒老房子,原地建房。这样,陈观安家了,也给镇里帮忙了。一举两得!

    陈观还想着陶海山是要在镇上给他批一处宅基地呢,没想到陶海山竟然是要把供销社仓库那个废弃的院子卖给他!

    干警察的,无论到哪里都要先熟悉情况。饭后散步的时候,雷治民陪陈观去过陶海山说的那个供销社仓库,院子足足有二、三亩大,长满了衰草,房子也都是50年代建的砖瓦房,这两年没人管理维修,屋顶大多数都塌了,破烂不堪!

    这个时候,中国房地产业远没有后世的风光,象桐花镇这种地方,根本就没有所谓的房地产业,镇直部门占地都是过去划拨的。老百姓建房,靠的都是批宅基地自建。就是镇里的干部们,要想在桐花镇安家,也是想法给西桐花、东桐花村里说说,想法批块宅基地。当然,买卖房产的事儿也有,都是民间交易。

    陶海山是镇长,供销社早就破产了,扔了一堆烂账给镇政府。他想盘活资产,供销社旧仓库院子位置在镇中心,属于原先划拨的商业用地,他想处理掉,好歹也给镇里收回点钱。

    陈观心里盘算了一下,批块宅基地不用花钱,顶多就是掏一百多块钱的办证费用。不过,批宅基地无论如何都批不到镇中心位置,面积顶多也只是二分半。买供销社仓库虽然得掏2万元,但院子大,又在镇中心,绝对划算。要知道,桐花镇是矿区,经济在明水县属于头等乡镇,人手里有钱,街面上的地皮金贵着呢!就是供销社这个破败不堪的仓库院,盯的人绝对不少,可不像陶镇长说的那样,那些人只出三千、五千的瞎捣鼓,说不了出三万、五万的都有。陶海山这是真心的帮自己呢!

    盘算一定,陈观就说:“行!一会儿回去就让李萍去镇财务上交钱,两万块钱一分不少!”

    大清早的,来工地上看一圈,陈观就和陶海山说定了两件事儿,一件是选厂招供优先招聘镇干部家属的事儿,一件是陈观购买供销社仓库院子安家的事儿。这效率,比专门开会部署的效率还高呢!

    两场事情说定,陶海山的兴致越发高涨了,让陈观请大家去喝凉粉汤,说是肚子饿的咕咕叫了!

    桐花镇是深山区,人的饮食习惯口味重,早餐一般都爱喝牛肉汤、凉粉汤。自从矿山开发兴起后,外来流动人口多,口味杂,街上也出现了卖胡辣汤、油茶、豆沫、豆腐脑的,主食除了过去习惯的油馍、油条外,也有了水煎包、包子、鸡蛋煎饼,品种还是很丰富的。

    陈观昨天晚上吃饭晚,倒是不觉得怎么饿。不过,陶海山让他请吃早餐,他很高兴。最起码,他可以和崔莹一起吃个饭了。

    凉粉汤是明水传统早餐品种,也是明水一绝,很有名。

    陈观喊上了自己的父母,领着崔莹、陶海山、许存仁一起去派出所东面不远的老丁家凉粉汤喝凉粉汤。

    这是一家回民开的凉粉汤馆子,店门口支着一口大锅,煤火通红,锅上面架着一副牛大骨,锅里热气蒸腾,飘着一层鲜红的辣子油。

    陈观一行总共6个人,报了六碗凉粉汤。

    崔莹、陶海山、许存仁、陈学智、郑玉莲都进店里面坐了,陈观在外面看着老板舀凉粉汤。

    只见那老板头戴一顶白色小帽,腰里系着围裙,收拾得干干净净的,手里拿个铁勺,先问了陈观要不要辣子、要不要丸子,然后就开始舀汤了。

    做凉粉汤的凉粉,一定得是绿豆凉粉!

    青盈盈的凉粉,切成指头肚大小的凉粉丁,白生生的豆腐也切成指头肚大小的豆腐丁,青白相映,看上去赏心悦目。

    老板先是取了六个大海碗,一字排开放在案板上,往碗里依次放好葱花、香菜和花椒粉、盐、味精等调料,然后端起大海碗,从放油炸丸子的盆里舀了半勺小丸子,放进海碗里,然后一手端着海碗,一手拿着铁勺,从凉粉汤锅里舀了一勺凉粉丁、半勺豆腐丁,又从锅里舀汤往碗里冲。连冲三下后,这才舀好一碗汤,用铁勺从锅里舀了点辣子油放进碗里,一碗飘着葱花、香菜末、辣子油的色香味俱佳的凉粉汤就成了。

    这种凉粉汤馆子,一般都不给客人端饭,都是客人自己端饭。

    随陈观一起来的其他五个人,三个是领导,两个是父母,陈观只能客串一把服务员了,把一碗碗凉粉汤端到崔莹他们面前。

    桐花镇是小地方,街上的人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崔莹、陶海山在桐花镇工作有一段时间了,许多人都认识他们,包括这凉粉汤馆子的老板都认识他们。

    陈观到桐花镇派出所工作时间不长,但是名气大,全桐花镇大人小孩都知道陈公安的赫赫威名。

    陈学智、郑玉莲是标准的外来户,到桐花镇时间短,是生面孔。

    凉粉汤生意好,客人多,基本上都是人手一块随汤赠送的牛舌头馍,边喝汤边吃馍。

    喝凉粉汤的人中有认识崔书记、陶镇长的,都纷纷给他们打招呼。有些人还不停地用眼睛打量陈学智和郑玉莲两口子,想知道他们是什么人,怎么能劳动陈公安的大驾给他们端凉粉汤。

    崔莹、陶海山的心情都很好,乐呵呵地回应着熟人们的问候。

    陈观端的最后一碗凉粉汤是他自己的。

    坐在崔莹和陶海山的对面,陈观先喝了几口汤,把牛舌头馍掰成小块,放进凉粉汤碗里,弄成凉粉汤泡馍,接着就呼呼哧哧吃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