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七章 虎狼之师 蓄势待发
    天气转冷换了冬装以来,整个营房晚上都要集合,观看军区文化站陆陆续续送达的、南疆国境线的记录影像资料片,龙腾虎跃喧闹的训练场,顿时寂静下来,迎着夕阳前来换岗的三个卫兵,排成一列行走在操场边缘,最后的一名士兵赵雷受才一米五身高的影响,必须使劲迈开最大步,才能达到是他身高半截的一步75厘米的标准步幅,步子一大,他的手臂也就摆的很高,也是为和前面战友保持高度一致,幅度很大的动作,显得他浑身有劲,就像移动的炮弹一样,常年的喊口号练就的好嗓子,三个人喊出的口号,也是那样的铿锵有力,只不过三人为了达到最大效果,把一*二*三*四的口号拉长了喊唱着,每一个字都加力喊达两秒钟,短促的停留后,再换气喊下一个字,这样整个操场,就余音缭绕的久久回响着,因为这个简单的口令是阴阳顿挫的高声喊唱出来的,就像是对着整齐的营房和林立的树木下达的口令,操场上的单双杠、旋转架所有的军事设备,都听话的肃立着,部队的老兵们熔炼得都成精了。

    本来接壤友好的越南公安屯守军,竟然屡屡侵犯和炮轰我边境沿线居民,画面中在田间劳作的我广西边境居民,善良无辜的大人孩子妇女们,在炮轰中踉踉跄跄的四处躲避并造成无数的死伤惨状,默默的队伍里能听到小声的抽泣声传来。宣传部门制作的记录影像资料片播放完毕后,集合带回的队伍里,战士们严峻脸上更是挂着几滴亮晶晶的泪珠,呼喊的口令比平常更加的响亮和沉重。回到宿舍的刘永贵,不等解下腰间的武装带,进门蹲在墙边整齐数列的武器架边,把本已经很是干净明亮的五六式冲锋枪,拿起来擦拭着端详着爱不释手的样子,就好像这是他的恋人那样亲热,向来最会察言观色的赖富强也不敢声张,也拿起枪来慢慢地擦拭着,“富强,真打起来害怕吗?”刘永贵猛然的一问,赖富强随口回应一句:“怕个吊毛”,话音一落,心里不免一下就收紧了,因为这话从老实巴交的永贵嘴里问出来,打仗的命令好像随时就要下达到营区一样。

    大山操场的围墙上,用白色油漆涂上的大字‘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替换了以前的‘艰苦训练保卫祖国’,更加醒目、直接的流血字眼,在草绿色军装的队伍前更显突出,使大家感到战争不是光在嘴上说说了、眨眼就要来到身边了。春节前来营区的大卡车多了起来,和往年不同的是车上拉的不是五花八门的慰问品,反倒是大量的武器和装备,由于训练磨损太大,又舍不得穿新胶鞋的大家,都穿着补丁摞补丁的旧鞋,衣服更是在膝盖和胳膊肘子的地方,都缝着厚厚的补丁,大部分的农村战士节省下来的胶鞋、军装都寄回家乡。领到新的被服,高兴的刘永贵咧着嘴、抱着自己的新军装就坐在板凳上试穿了,“班长你看这是啥”富强抱着一个比手榴弹箱子还大一点的纸箱子进到屋里,大家立马围拢过来,一般的装备都注明是啥物品的字样,可是他抱进来的这个,却是光秃秃的没有任何字样,富强也是纳闷呢,平时的枪油、子弹箱子没有这么轻呀,是啥呢?刘永贵一把就掀开纸箱一角,揭开了一看里面白乎乎的,拿出来一看是整齐的印着一个红色十字的急救纱带包“同志们看样真要开打了”房间里和营房里的空气,瞬时紧张起来了。‘吱吱吱’李波的哨子又响起来了:“穿军装、带马扎集合、大礼堂学习战场急救知识”

    原本休假刚回到北京过春节的贾爱军,接到紧急归队的命令后迅速踏上了返程。在到达部队驻区火车站还碰到了杨强在军医大任教的未婚妻姜雨萍,原来计划春节回老家西安举行婚礼的杨强,看到种种要开拔作战的迹象后,他决定把婚期提前在部队举行,所以雨萍等学校放假后就急忙赶过来了。

    在车站等候多时的大队北京吉普车载着一行二人,风驰电掣地奔向大山深处的营房。遗传于来自江南水乡父母的皮肤白净的姜雨萍,一身绿色的军装,包裹着婀娜多姿的身材,小巧的无檐女军帽,一颗猩红的五星和领子上的红领章,衬托着面容椭圆的脸蛋更是漂亮耐看,战士们都羡慕地说像电影明星刘晓庆,姜雨萍的到来,倒是让这到处是荷枪实弹训练备战的营房里多了些喜庆,就连山脚下射击场传来的‘砰砰--’射击声,倒是像春节的鞭炮声了。餐厅的墙上贴着一个大大的‘喜’字,大家的餐桌上多了一盆红烧肉,贾爱军在开饭前宣布:“今天是我们大队长和姜雨萍军医新婚大喜的日子,大家鼓掌”‘哗哗--’,就这样杨强与姜雨萍的婚礼在简单仪式下简洁快速的结束了。

    饭后的大家还沉浸在喜庆的气氛中。突然,营房屋顶轻易不响的扩音器大喇叭传出了集合的军号声。平时难得一见的团长,早就站立在操场检阅高台上了,等队伍像潮水一般涌到操场,黑压压地遮挡了大半个操场后,值班员一个后转身,抱拳跑步至团长面前十步外,举手敬礼“报告团长,全团集合完毕请指示”团长举手回礼:“请稍息”“是”值班员转身面向队伍:“稍息”,只见团长向前有力地跨了一步,扫视了一下队伍,用洪亮的声音喊到:“命令!”只听到台下一个整齐的立正、脚跟碰撞声‘轰’。只见团长拿出一张红头纸张:“中央军委一号令,我中国人民解放军要进行对越自卫反击战。命令5015军部“红狼”大队,三天后赶到东线部队集合点,其余部队各留一班留守,于明年1月10日前到达河口集合点,为了祖国、向胜利前进!”新婚第二天的姜雨萍,站在营房的大门口与留守的卫兵一起,目送一辆辆带着篷布的解放大卡车驶出大门,大门处留守的卫兵比平时多了几倍,大家列队一排行着军礼,等卡车鱼贯而出,杨强看着娇小的雨萍,闪着泪光在摆手摆手,一直到越来越小看不到了,心里突然颤抖一下,感到自己也可能这是最后一次看到她了,不免心里沉重了很多。

    车队一路绝尘地赶到火车站的时候,天已经黑了下来,只见熙熙攘攘的车站,已经辟开了一条通往站台的道路,卡车直直的开到了站台上,空寂的黑色闷罐铁皮列车,静静的停在站台边,等旗手下达下车指示后,只见每一个车上,跳下一个手拿红旗的旗语兵,反身拉开了大箱板,接着一个后传,双手胸前持枪立正站在车旁警戒。隔着好远的旅客们,远远的聚拢起来朝这边张望着,突然出现的荷枪实弹的解放军队伍,引起来了大家的注意,战士们下车列队有序的登上军列,背后都带着不同于其它部队,鼓囊囊的绿色帆布大背包,上面还有一个五星和狼头图形,上面叠着的雨衣,腰间一排刚装备的新式圆头木柄手榴弹和竖插着的短小的工兵锹,还有横在背包上的五六式及微型冲锋枪。这些不同寻常的装备,立马让空气紧张了不少,围观的人民群众叽叽喳喳的议论开了‘看样这是去打仗的部队’。部队集结大部分选择在晚上登车,就是为了不影响群众正常生活秩序和一定的机动保密性。

    四周封闭的闷罐车一路向南飞驰,战士们打开背包席地而卧,大多借着车箱板一闪一闪漏进来的光线,在写信、整理着衣服收拾着内务,也有的是在默默的发呆,思考着即将来到的战争是啥样的?来自山西五台山的孔三马在车厢里的角落摆弄着自己偷偷藏起来的一个铜板,孔三马是文革时期红卫兵热血推荐入伍参加过抗美援越的老兵了,种地的老人把家里三个男孩都希望像马那样健壮出息,所以按照大小排行出来的名字:大马二马三马。孔三马长长的眉毛在光光的秃头下更显浓黑,由于自己又是来自佛家圣地五台山脚下,所以大家就都喊他‘孔和尚’,孔和尚手里大小如碗口比牛皮纸信封还厚一点的铜质板上面还嵌着两个孔,孔上穿着一根细长的线绳,自从战前动员开始,他让老家给找人打制了一块铜板,还让山上的方丈和尚给开了光邮寄到部队的,这是他晚上苦思冥想到电影和小说里的场景而冒出的念头,白天随着大家高喊振奋人心的鼓舞口号,可是到了晚上想想自己就要独自面对熟悉的可能的死亡景象就凄凉了,因为他在前些年红卫兵学生时代就热血参军,穿上越军服汇同十万大军出境奔赴前线和美军的作战中领略到了帝国主义强大武器的威力不是纸老虎了,所以就顾不得其它壮胆的口号了,盘算准备着等上了战场把手里这块铜板就戴到自己的胸前衣服里面以阻挡子弹,担心大家嘲笑自己这参加过战争老兵的胆小和封建迷信,他就没有敢声张,只是自己时不时的在包裹里抚摸、掂量着安抚自己内心对曾在自己身心上发生过的战场恐惧感。

    封闭的闷罐列车一路不停车的向南国狂奔着,只是到了省会大站的站台短暂停车,有大量的战场物资沿线补充着,战士们也借机从打开透气的厢门里向外探望着,但是列车接到绝对不能下车的命令。来自南方的战士在不停给大家讲解着,沿途到达方位和风土人情,车过长沙时候,眼尖的赖富强的客家话又响起来:“快看,坦克”,大家一起挤到门口,眼看着一列满载着一辆辆坦克和装甲车的军列,轰隆隆地从自己面前开过,虽然都盖着厚厚的绿色帆布,但是高翘着的炮塔炮筒,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军事武器,每隔一段就也有一个和大家乘坐着的一样的闷罐车,里面也有身着装备的战士在观望着他们,只是不同于大家随着纬度南移气温高了越来越单薄的服装不同,对面的伙计们都穿着厚厚的冬装,戴着一顶长江南部驻防部队不装备的长毛棉帽,鼓囊囊的正在车厢里列队、立正、举手向大家敬礼,反应过来的大家,急忙起立还礼,背向而驰的两列火车载着对向行礼的战士们,一闪而过。大家这才思量着转过弯来:‘咦?他们怎么向北跑了,这是要拉到哪里去,不是配合我们作战的吗?!’大家你一言我一嘴的纳闷着,都朝着平时小道消息最多的指导员询问着,只见黑着小脸的指导员贾爱军推推眼镜,像是自言自语一样“这是大战略,你们不懂得”。

    家在北京总政治部的贾爱军平时很少参加军事训练,文革时期自己任总政干部部副部长的父亲,担心天天跟着大院子弟殴斗老师和地方青年斗殴的贾爱军惹出乱子就执意让他参军下基层部队锻炼,也可能负责管人的军区政治部门有关领导,听到总部首长的到最艰苦部队去锻炼的口头命令,就真真的安排来到了这铁打的“红狼”大队,艰苦的环境、高强度的训练,使他这个干部子弟根本就适应不了,倒是在各级首长们的关爱下一步一步的提拔得很快,随着自己父亲被批斗下台,自己想调回去换到机关部队的梦想就破灭了,好不容易盼到父亲恢复工作后,自己部队反而接到了参战的命令,参战部队里霎时想调回的干部子弟太多了,靠边站刚接手工作的贾副部长,为了避嫌也不敢随意安排自己孩子脱离一线部队的。家庭地位的特殊和优越性,使贾爱军与大家格格不入,倒是军队的形势和调动,他都能说出个一二三的道理来,这次意味深长的回答,更是让大家摸不着头脑。

    一贯机警积极向上,深得上级钟爱,想培养为杨强接班人的龙伟和杨强参会出来其中的奥妙,杨强也把自己在东北驻守的同学来信递给龙伟,龙伟看后这才明白,这是我军又一个围点打援的大战略,南方的战事的胜算还得来自于打北方来援之敌的能力大小决定,强大的华约首领国苏联,一直是北越幕后支持者,十年前在珍宝岛的冲突中受到我驻岛部队的坚决打击后,就计划对我们全境发动丧心病狂核打击的苏修,终因被扑捉到作战信息的美国故意找小报泄密和不愿意失去牵制屏障的让大量B52轰炸机携带核弹进行大军压境威胁而放弃,所以虎视眈眈的苏联给予我们的压力,远超过南行作战的压力,所以重要的武器装备,大部分还是北上支援加强整个准备打援的沈阳军区的防护力量。和牛犊子似的战士们,哪里知道其中的一波三折的高深奥妙呀,还都一直不理解自己亲如兄弟加战友的越南怎么就内讧了呢?!更不会理解,从小就知道友好的苏联老大哥怎么会胳膊肘子向外扯呢?!

    哎!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大道理不用操心了,让打谁就打谁吧。更何况这一打激起世界级涟漪,打出了新局面,打出来新气息,奠定了市场经济改革的立场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