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四篇 江山北望 第一章 大转移
    第四篇江山北望

    第一章大转移

    前几天苏恒从台湾那边捎来信,说是台湾的新城已经按我的计划建设得差不多了,并询问我将大本营迁到大本营的具体计划。

    如今的吕宋各地,受益于民族政策的推行,吕宋各族的百姓们都至少过上了温饱的生活,都很支持我们的土地和工商政策,有的百姓甚至在想,要是我们能永远住在这里就好了。就连因为不少大宋官兵娶走了当地的年轻女子,使得当地的青壮娶不到老婆的事情,也因为渤泥和日本等地女子的到来,也变得老实多了。

    正当我下令要求凌震回来的时候,凌震那边的信却先一步到了。借助于火器的使用以及渤泥、马剌加等各族人民的大力协助,留守两地的一个团如今已被改编为三个团,而原来的三个营则打散了分散到三个团中作为种子,带动其它新兵们的训练和作战,分别驻扎在渤泥、马剌加等地,负责当地的安全事务。

    由于我们积极的土地政策,当地的百姓家庭都能分到一块不小的土地,当官的说了,只要他们老老实实的做事,安份守纪地纳粮,三年之后朝廷便会给他们每人派发一张国民证,他们就能和中华帝国的其它百姓一样,享有同样的权利和义务了。最重要的是,他们那日渐长大的孩子也能被允许结婚生子了。

    随着渤泥、马剌加两地的局势地日益稳定,苏哈托治下却是一片怨声载道。

    他们一方面要搜罗不少的粮食和未婚女子上贡中华帝国,另一方面还要维持他们穷奢极欲、纸醉金迷的生活,当地的老百姓是过得苦不堪言,为力一餐果腹,不少百得只得开始卖儿卖女,更有头脑灵活者,偷偷偷渡到南渤泥、马剌加等地来。

    凌震等人却是来者不拒,一概收留。但毕竟是车水车薪,于事无补,爪哇、亚齐等地还是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愤怒的义军们闯进了内港的皇宫,四处烧掠。苏哈托眼看抵挡不住,只好在一群太监宫女们的护送下,从后门偷偷溜了出去,逃往巴布亚延岛上去了。

    而这些难民则在赶走了苏哈托之后,公推了两个自称为华夏后裔的头领,向凌震请愿,要求中华天朝出兵,维护当地治安,惩办贪官、改革朝政。因此,一接到这群人的请愿,凌愿不敢耽误,马上用快船将信送了过来。

    没想到派往那边的细作这么快就有了动作。能在环敌环伺的外族世居之地弄出这么大的响动,可见得他们做了不少的工作。可一想到接下来的安排,却让我们为难起来。如今吕宋、渤泥、马剌加几地的汉人,包括那些嫁过来的异地女子,新出生的小孩子,总共不超过十万人,仅仅靠这些人,我们一方面要图谋复国,还要兼顾为后人打下良好的周边环境,人手是十分的不足。

    后世的民族政策突然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想到这我立即颁发了两道旨意:任命亚齐首领黄道明为亚齐王,任命爪哇首领汤仙柱为爪哇王,定为中华天朝的潘属王朝,年年上贡,岁岁来朝,不得有误。另一方面又派出60人的顾问团,赶赴两地,协助各族的建国事宜。

    又任命凌震为护国军第二军军长,下辖三师,分驻马剌加、渤泥、吕宋三地,凌震全面统筹三地的军政要务。将这些安排下去的时候,我总算松了一口气,终于可以一心一意的准备迁往台湾的事情了。

    如今,随我们一同来的将士们以及后来逐渐转移过来的百姓们大多已在这里安家立业。可尽管如此,很多人仍很不习惯这里的生活环境。

    我们在多次的讨论迁台事情时都是不好决断。如果我们全部迁过去,这里这么多的农场、作坊全扔给吕宋人,他们肯定消化不下,对于我们以前的劳动也是一种极大的浪费。还有,如今吕宋也算是我们的一个省了,如果弃之不顾,又会让吕宋的土人人如何看我们。还有一点就是,无论是渤泥、马剌加,还是吕宋,我们的根基终究太浅,这里离中原又远,是支持不了我们的复国大计的。

    因此,在和宋兴国等人反复沟通之后,我们决定先只迁走一部分。愿意留在当地的,不加阻拦,愿意离开的,待我们取得福建等地的控制后,再谋划逐步迁去。

    不过,宋兴国仍对我们的计划十分不满,反复找到龙飞诉说:“龙大人,皇上是不是要扔下我们不管了?”

    龙飞被他整得哭笑不得:“皇上怎么会扔下这里不管呢,不是还有我和几千名将士们留守这里吗,再说,皇上随时还要来这里看望大家的,你们随时也可以过去那边看看的。哦,我忘了告诉你了,皇上昨天告诉我,你这个民族大臣是铁定要和皇上一块走的。”宋兴国才心满意足地离开。

    第一艘满载着各种制造火枪火炮的机械的大船缓缓驶离了港口,与此同行的,是制造火枪火炮的各种工匠,他们将首先在台湾的阿里山的某个山谷中安顿下来,只有等到他们那里正式开工,能够源源不断的供给我们刀李器械的时候,我们才能一往无前的继续下面的工作。

    至于吕宋的这座基地,我们不会拆掉,那些水力设施,正好改成各种民用设施。利用当地的丰富的农产品、矿业资源、劳动力,为我们提供大量的生活用品和军用材料。

    紧随着过去的,是部分刚刚开发出来还来不及试机的先进的工业设备。它们有的还没有组装好,就将开赴台湾开始自己的重大使命。当然,它们还能为台湾增加大量的就业机会。

    随着大量中原的难民的涌入,以及耕作水平的提高了规模化经营的普及,开荒的速度已快跟不上人口增加的数量,再这样下去,我怕台湾会变成一大片农场,所有的原始森林全部损失殆尽,这显然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经过我们几年来的反复淘汰和遴选,如今我们手中拥有一万五千人的精兵强将,如果再加上方志远手中的台湾兵和凌震手上的吕宋兵、渤泥兵、马剌加兵,则足有三万人之多。孙治手中还有一支以当地人为主体的武装警察部队,但这些人只能充充数量,除了极少数人可能被选入正规军外,大多的只能维护一下当地的治安,抓抓盗匪而己。

    我们根本不指望他们去抗元,再说了,造一支枪支的成本那么高,他们要是连人带枪一下子投降过去,我们岂不是亏大了。

    将士们都在默默地开始准备收拾东西。这里住了也有几年了,以前什么都不觉得,可一想到马上就要离开这里了,心里却是十分的依依不舍。这里的山,这里的水,曾经留下过自己多少的血泪汗水,多少的欢声笑语?多少的悲欢喜乐。如今,就要离开了,怎能不叫人唏嘘感喟?

    以前看起来矮矮黑黑,还有些不守礼数,还有些懒惰的吕宋人,现在看起来也是多么的亲切。而经常会遇到的狂风大作,时而暴雨倾盆的壮观又何时才能再来领略?

    人群当中也有不少要离开的将士们的家人。虽然不久他们也要一块儿搬过去,但一想到就要分别数月甚至一年多,也不由流出了眼泪。

    终于将要带走的东西都装上了船,我又围着宋城走了一圈,一路上不停地向周围的百姓们挥手致意。或是停下来,不管他们是否听得清,闲聊上几句。这片土地要等到我们再次来的时候,只怕要等全国光复之后吧。

    除了将孙治的武警团留下来之外,我们还给凌震留了一个正规营,配合当地的的军队驻防当地。不过,等凌震抽出空来整编他的吕宋师的时候,想必这个团也用不上了。

    龙飞作为唯一的文官被留了下来,作为省长,这里还有许多事情离不开他。再说,台湾有苏家父子,他去了也帮不上忙,等我们有了福建等地后,自有他的用武之地。

    宋兴国倒是一心要全家搬迁。但在范伟松的威吓和劝阻下,才留下了一个叫宋兴伟的本家堂弟,配合龙飞治理本地。

    终于要离开了,前方的路,究竟会如何呢? <div style="margin:10px auto;width:96%;text-align:center;"><a href="http://iyc.ifeng.com/clientDown/index.shtml" title="客户端下载"><img src="
" style="max-width:320px;"></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