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篇 逃亡 第八章 文氏孤女
    第八章文氏孤女

    她就着这么一身藏青的劲装青衫,兀自站立在海风中,尽管长衫上已经布满了征尘和血迹,尽管风霜已在她年轻的脸上留下太多岁月的痕迹,可这无边的海水,浇不灭她那熊熊燃起的怒火,淹不掉她那满腔的仇恨。

    她希望这烈火可以燃尽所有的悲伤和离愁,燃尽所有的哀嚎,直燃至大漠深处,燃至哈喇合林的帐蓬外,而火焰下,似有“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几行血红的大字惊心动魄地,无比醒目的闪烁着。

    便任这无边的海浪,和着那无尽的仇恨,无边的海风,化作一股坚韬的力量,攒积,攒积,直至最后惊人的迸发。

    她不恨她的二娘和三娘,也不恨环娘、柳娘那两个妹妹,身为女子,当家里的男人已经不能保护她们的时候,她们只能学会自保,而劝降父亲或许只是她们脱生的唯一手段。

    她们只是一群小女子,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女子,不懂得什么民族大义,也不懂什么天下苍生。活下去是她们理所当然的选择。

    她也不恨她的那个劝降她父亲的叔父。作为一介弱书生,当家主被擒,几个侄子生死未卜的时候,他所考虑的便是如何让文家存续下去,延续香火,并开枝散叶。惟其这样,他才能对九泉下的文家的列祖列宗有个交待。

    她只恨自己不能生为男儿身,用自己手中的长剑除尽这世间不忠不义不孝之人,杀尽这世上贪婪残暴的蒙古人。她不能选择,既然生在文家,却不能生为男儿身,肩负起文家应该承担起的历史责任和使命。

    尽管师父早在她七岁那年便断定文家会遭此大难,并要求将自己带出去避难。没想到一和父亲说出此意,当时被正一心杀敌报国的父亲将师父赶出了家门。可没隔多久,就又被父亲偷偷请回了家,并将自己托付师父带走照养。这一走,就是十年了。是父亲也预料到了今天的结局,还是他只是想替自己在这复杂的世间留多一个底牌和筹码?

    十年了,十年间,她每时每刻不在思念着父母双亲。可当有一天师父告诉她可以下山的时候,得到的却是父母兄弟下落不明,两个姨娘和两个妹妹,连同一向敬爱的叔叔都投降了蒙古人并来劝降自己父亲的消息。

    百丈坡上,几场雨水早已将双方厮杀的痕迹冲刷得干净,善良的百姓们,偷偷地将义士们的尸体埋了。因为他们朴素的思想总是以为,绝不能让这群英雄的小伙子们曝尸荒野,死无葬身之地。虽然他们流下的血并未能保护下什么。但他们的英灵一定在百丈坡的周围飘荡,久久不散,他们一定会保佑我们的百姓们活下去,活到元人们溃败草原的一天。

    只有那些斑驳的山石上残余的几片血滴,和不时掠过头上的几只大雁的悲鸣,告诉人们这里曾经发生过一段可歌可泣的战事。

    天地在强烈地震动,树木在飞速地向后移动,视野中的物体变得模糊,但她知道那不是泪水所致。她只知道,她心中有一股怒火,她要杀尽这世上所有的蒙古人,蒙古狗爪牙,为父母报仇,为死去的同胞们报仇。

    她不停地驱动着座下的马匹,不停地挥舞着手中的长剑。她想将每一个出现在她视线中的蒙古兵砍作两段。在她身后,只留下身首异处的蒙古兵们的尸体和眼望着她惶恐不安的百姓们的身影。

    她听到呼呼的风声在耳边响起,树林、草丛、田野在她的眼前飞速地掠过。她对这一切都视若无睹,在她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杀到广州,杀了张弘范、张弘正两兄弟和李恒、吕师夔诸人,为父亲报仇,为死难的同胞们报仇。她已经忘记了饥饿,忘记了疲惫,只是不停地挥起马鞭,向前,再向前。

    可蒙古人似乎是在躲着她似的,除了刚开始的时候让她逮住了几个落单了的蒙古兵,当即砍作了两段,以后便再也难到蒙古人的踪影。空旷的路上,只有她的一个人,一匹马,孤单的走着。浓浓的孤独感,涌上心头,她想大声呼喊,可是没有人会去关注她的悲伤。

    不知道什么时候,马放缓了脚步,她的眼皮也渐渐变得沉重起来,她试图打起精神,但却已因体力不支,扑通倒在了地上。

    当她醒来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倒在了一堆松软的草地上,没有月亮,周围是一片漆黑,只有她的爱马,不时的吠一声,忠实地守在她的身边等候。

    她强自打起了精神,又就着水喝了点干粮,终于有了点力气,这才扶着树枝站了起来,牵上了马匹,缓缓向前行进着。没有风,没有月,只能依靠着天边依稀闪烁的几颗星星,高一脚低一脚的走着。

    走了大约个把时辰,终于来到了一片开阔之地。远望去,前方似乎有灯光闪现,她不由心中一喜,正欲蹬马飞奔,却隐约听到时断时续的女人的尖声的叫骂声和男人们狞笑的声音。只得系上了马匹,矮着身子,在树从间几个急速地穿梭来到了火把处的某处树后。

    视野中的情景和她见到的如出一辙:几个蒙古兵狞笑着围住了两姐弟。姐姐一张清丽脱俗的脸,十六七岁的样子,一身一尘不染的白衫。虽然难掩她脸上的惊慌,却仍死死地抱着身前的弟弟。而弟弟约莫十一二岁,虽然显得弱不禁风,却透露出与其年龄不一致的成熟和果敢,冷冷地盯着那些蒙古们,将姐姐掩在身后,慢慢地向后退着。

    可是他们已经退无可退。蒙古兵们已经死死将他们围住。

    “蒙古狗贼,纳命来。”她再也忍不住了,冲出树丛,跃入圈中,剑锋直指正走向姐姐的蒙古小头目。可刚行到一半时,她突觉得浑身没有一点力气,脚下一软,软绵绵地倒在了地上。

    当她再次醒来的时候,发现已经躺在了一条不断摇晃的床上。睁开双眼,却发现那两姐弟正急切地看着她。

    “我这是在哪里,这位妹妹。”

    “我们如今在朱大人的船上。”女子赶忙答道。

    “难道是广州朱大人?”她错忙了一下,心想,不会真有那么好的运气吧。

    “正是。”

    “麻烦妹妹通传一下,我要马上见他。”她作势就要爬挣扎着爬起来。

    “姑娘醒了?”却见一个儒雅的中年已经站在她的床前。

    “朱大人,可算是找到你们了。你们可一定要替家父报仇啊。”她终于再也忍不住了,积攒了多日的泪水喷涌而出。

    “令尊何人?”来人不解地问道。

    “家父大宋丞相宋瑞。”

    “真是苍生之幸,文氏之幸,明哲之幸啊,”朱大人仰天长叹,“总算让文丞相存续一脉香火,贤侄女,你如今的身体还虚弱不堪,先不要管那么多,先好好将养身子吧。有什么需要的,让陆蓉来告诉我们,等你养好了身子,我们再从长计议。”

    “侄女还未谢过世叔救命之恩。”说罢就要行礼。

    “也算是老天开眼,让老夫适逢其会。老夫正带领一群人赶船避战,没想到却遇到陆大人的遗孤陆蓉、陆涛两姐弟和你。”两姐弟亦冲她点了点头。她总算安静地躺了下来。

    如今,站在这船头上,她又遇见了父亲当年的战友、同仁,怎不让她百感交集。

    尤其是那个穿着怪的男人。当她看到他强自挺直着身体,穿着一身怪异的衣服,轻声细语地安慰一个个躁动的丢失了家园的将士们的心情,一遍遍重复着“我们有一天一定会打回中原,重建家园,为文丞相报仇,为死难的同胞们报仇。”她那泪光闪烁的双眸,逐渐变得明朗和清澈起来。只是久久地注着范伟松的背影,不忍离开。

    只是不知道这个男人,会否真如他所说的那样,肩负起所有人的期望,带领大家重回故土,报仇血恨? <div style="margin:10px auto;width:96%;text-align:center;"><a href="http://iyc.ifeng.com/clientDown/index.shtml" title="客户端下载"><img src="
" style="max-width:320px;"></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