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60章 我是巨人
    在吴天彪的发展方向上,有一个“天彪大厦”的大工程。

    在吴天彪的设计中,天彪大厦建成后,就把醉八仙酒楼和天行健运动中心转让出去,业务全部并入天彪大厦中。

    到时候,天彪大厦就是整个山阳市的新地标,而且集吃、住、玩于一体。

    在38层的“天彪大厦”动工前,吴天然曾同吴天彪谈了一次话,他提醒哥哥不能头脑发胀,再走了当年史玉柱“巨人大厦”轰然倒塌的老路。在商场上被彻底击倒而又能真正站起来的的人不多,史玉柱算是一个特例和传奇。吴天然可不想看到吴天彪被这个投资10亿元的项目再拖垮了。

    吴天彪说:“你放心,我的资金链很安全。史玉柱当年的事我也很清楚,我会引以为戒的。”

    当年的史玉柱“巨人大厦”事件,曾在全国闹得沸沸扬扬。

    在不少人的眼里,史玉柱的一生就是一个传奇。

    吴天然还专门收集了一些有关史玉柱的资料,让吴天彪来读,希望他引以为戒。

    不成想,吴天彪研究罢史玉柱的发展轨迹,却更加激起了他的斗志。

    史玉柱1962年生于安徽怀远,198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分配至安徽省统计局工作。***年1月,毕业于深圳大学研究生院,为软科学硕士。随即下海创业,在深圳以巨人汉卡起步。

    27岁那年,史玉柱借债4000元,开始创业。他利用报纸《计算机世界》先打广告后收钱的时间差,用全部的4000元,为其耗费九个月心血开发出来的6401桌面排版印刷系统,做了一个8400元的广告。13天后,史玉柱即获15820元;一个月后,4000元广告已换来10万元回报;四个月后,新的广告投入又为他赚回100万元。

    这一年,史玉柱产生了创办公司的念头,他想,IBM是国际公认的蓝色巨人,我办的公司也要成为中国的IBM,不如就用“巨人“这个词来命名公司。

    1991年7月,“巨人”实施战略转移,总部由深圳迁往珠海,“珠海巨人新技术公司”迅速升格为“珠海巨人高科技集团公司”,下设八个分公司。这一年,6403桌面印刷系统共卖出2.8万套,盈利3500万元。到1993年7月,“巨人集团”下属全资子公司已经发展到38个,是仅次于“四通公司”的全国第二大民办高科技企业,拥有6405汉卡、中文笔记本电脑、手写电脑等五个拳头产品。

    第二年初,巨人大厦动土。这座最初计划建18层的大厦,在众人热捧和领导鼓励中被不断加高,从18层到38层、54层、64层,最后升为70层,号称当时中国第一高楼,投资也从2亿元增加到12亿元。史玉柱基本上以集资和卖楼花的方式筹款,集资超过1亿元。

    而与此同时,史玉柱开始了多元化扩张之路,他将自己未来的产业集中在三个领域———软件、药品、保健品。1995年,巨人打响了“三大战役”,这一年,史玉柱推出了三个领域30个新品,砸了1亿元人民币投放广告。

    回报也是丰厚的,后来家喻户晓的保健品脑黄金竟然取代了汉卡,成为巨人最赚钱的产品,高峰时期,脑黄金每年贡献的纯利润就有1亿元人民币。

    也正是这一年,33岁的史玉柱的声名达到巅峰状态,世界上著名的财经杂志《福布斯》发布了一个“大陆富豪排行榜”,他名列第八。

    此时的史玉柱无疑是年轻人财富梦想的现实范本。史玉柱当时的理想是,“要让知识分子的风采在另一个领域里面展现”,这是一个带有极强时代印痕的宣言,它极大地鼓舞了当时的年轻一代。

    而实际上,危机的种子已经悄悄发芽,只是史玉柱未察觉而已。

    1996年,巨人大厦资金告急,史玉柱决定将保健品方面的全部资金调往巨人大厦,保健品业务因资金“抽血”过量,再加上管理不善,迅速盛极而衰。巨人集团危机四伏。脑黄金的销售额达到过5.6亿元,但烂账有3亿多。

    1997年初,只完成了相当于三层楼高的首层大堂的巨人大厦停工,各方债主纷纷上门,巨人现金流彻底断裂。媒体“地毯式”报道巨人财务危机。30天之内,上千篇报道铺天盖地地演绎了从天堂到地狱的现实版本,赞美和欢呼突然变成了气势汹汹的质问和指责。

    史玉柱成了背负2.5亿元债务的“中国首负”。不久,便黯然离开广东。

    谈起这一次创业的感受,史玉柱用其不咸不淡的广东话说:“没有那么大的头,不要戴那么大的帽。”这是他对那场“著名的失败”的最大收获。他说:“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就是那段永远也无法忘记的刻骨铭心的经历。”

    “那时候就是穷,债主*债,官司缠身,账号全被查封了。”

    “穷到什么地步?刚给高管配的手机全都收回变卖,整个公司里只有我一人有手机用,大家很长时间都没有领过一分钱工资。”

    不过,史玉柱却很庆幸自己有“那一跤”,“盖起来是更糟糕的结果,我们以为自己做啥都能成。”他甚至后悔这一跤摔得有点晚了,“1995年摔就更好了”。

    幸运的是,受到重创的史玉柱,除了缺钱,似乎什么都不缺———公司20多人的管理团队,在最困难的时候依然不离不弃,没有一个人离开。

    而且史玉柱手上已经有两个项目可供选择,一个是保健品脑白金,另外一个是他赖以起家的软件。

    史玉柱算了一笔账,软件虽然利润很高,但市场相对有限,如果要还清2亿元,估计要10年,保健品不仅市场大而且刚起步,做脑白金最多5年。

    1998年,山穷水尽的史玉柱找朋友借了50万元,开始运作脑白金。

    手中只有区区50万元,已容不得史玉柱再像以往那样高举高打,大鸣大放,最终,他把江阴作为东山再起的根据地。江阴是江苏省的一个县级市,地处苏南,购买力强,离上海、南京都很近。在江阴启动,投入的广告成本不会超过10万元,而10万元在上海不够做一个版的广告费用。

    他因势利导,推出了家喻户晓的广告“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效果出奇地好。2000年,公司创造了13亿元的销售奇迹,成为保健品的状元,并在全国拥有200多个销售点的庞大销售网络,规模超过了鼎盛时期的巨人。这一年,他悄悄还了所欠的全部债务。

    (作者注:这则广告无疑成为中国广告史上的一个传奇,尽管无数次被人诟病为功利和俗气,但已被整整播放了10年,累积带来了100多亿元的销售额,这两点的任何一个都足以让它难觅敌手。)

    脑白金的一炮走红并没有让史玉柱满足,他立刻开始琢磨手中的另外几个产品,降血脂的、抗感冒的、补血的、治疗胃病的,还有维生素。最终,史玉柱决心力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混合物类产品———“黄金搭档”。

    2001年,黄金搭档上市,史玉柱为它准备的广告词几乎和脑白金一样俗气———“黄金搭档送长辈,腰好腿好精神好;黄金金搭档送女士,细腻红润有光泽;黄金搭档送孩子,个子长高学习好。”

    在史玉柱纯熟的广告策略和成熟的通路推动下,黄金搭档很快走红全国市场。

    说心里话,吴天然对他的提醒,还是很有道理的。但吴天彪认为,他的三项业务,钢铁和建筑这两块已经能为他带来稳定的利润,他有足够的资金筹建“天彪大厦”。同时,作为一处集餐饮、住宿、休闲、商务与一体的山阳标志性建筑,在开工建设之前,他就可能通过卖“楼花”的方式,减轻一些自己在资金上的压力。

    对于这一处38层的高楼,吴天娇听说后很是兴奋。她对吴天彪说:“大哥,你这样考虑是对的。要么就不干,要干,就要做到极致,干到最好。”

    和吴天然一样,曾丽丽对这个大厦也很担心。他也时不时地提醒吴天彪:“彪子,你要记住了,你不是巨人,你是一个凡人,啥事都不能昏了头。”

    吴天彪说:“丽姐,你放心,咱们的大厦决不会像巨人那样,成为一处烂尾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