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9章 三剑客
    不久,王国鼎接到了到地委党校学习三个月的通知。

    这是山阳地委党校第1期青年干部培训班,培训班由50名学员组成,其中48名学员来自全区各个县区,所有学员年龄均在35岁以下。

    王国鼎这一年正好是35周岁,只不过他的档案年龄是33岁。

    因为是第一期青年班,地委的领导们对个班很重视,说白了,这个班的学员也是副处级后备干部的培训班。

    培训班学制为三个月。分为校内专题、高层讲坛、高端培训、异地培训、行为训练、党性教育六大板块实施,以加强青年干部能力建设为重点,采取专题讲座、素质拓展、专题研讨、实践调研等多种形式进行。

    通过此次培训,旨在提高青年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素质和业务能力,着力提高青年干部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集体观念,使青年干部的知识结构明显优化、综合素质明显提高、管理能力明显增强,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高素质青年干部队伍。

    因为王国鼎的年龄最大,被委任为青干班的班长。从此他就多了一个称呼“老班长”。

    虽然都是成年人,但这个青干班里依然被大家暗地里推举出来一朵“班花”,她就是西山县城关镇的镇长孙梅香。

    王国鼎虽然家在市区,但也必须住校。这是纪律,他只能在星期天才能回去。

    学校的宿舍,一间住三个人。

    王国鼎、李大海、朱天亮三个人就住在了一起。他们之前并不熟。只是有一次地区组织到十八寨参观花卉苗木的时候,李大海去过一次。

    此时,李大海和朱天亮也是乡镇党委书记,一个在白河县,一个在东阳县。

    在地委党校学习,在王国鼎看来,主要任务有三条。一是休息。让你暂时摆脱一线的繁忙工作。二是充电。静下心,读读书,想些问题。三是交友。青干班50个人,同学一场,这是一笔不小的人脉资源。如果没有特殊情况,这50个人在不久的将来,都是要干出一番大事的。

    一个月下来,王国鼎、李大海、朱天亮三个人都觉得义气相投,他们在工作上都有自己的体会和办法,也都想在这样一个时代干出一番大的事业来。

    相近的年龄,相同的追求,让三个人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一天晚上,三个人聚在一气喝了一点酒。

    朱天亮提议道:“大海,国鼎,三们三个干脆结拜为兄弟算了。”

    王国鼎说:“咱们都是党员干部,结拜的事,不好吧?”

    李大海说:“怕什么,这是咱们三个八小时工作之外的事。再说了,咱们结拜又不是去干坏事,咱们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工作。结拜的事,我同意!”

    朱天亮连说:“就是,就是嘛!咱们结拜可是与党性纯不纯扯不上半点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王国鼎也不好拂了两个人的热情,只得半推半就地答应了。

    说了说年龄,王国鼎是老大,李大海是老二,朱天亮是老三。

    在酒酣耳热之际,三个人也说了一些不愿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的醉话。

    李大海端起酒杯与王国鼎和朱天亮碰了碰杯说:“大哥、三弟,干了!”

    朱天亮说:“干!你我兄弟,意气相投,从今以后,和衷共济、肝胆相照!”

    李大海说:“好,好,苟富贵勿相忘!”

    谈了谈各自的理想,朱天亮说至少要当到县委书记。李大海说,起码也得是地委书记。

    他们俩见王国鼎没发话,都问王国鼎怎么想。

    王国鼎笑了笑说,前头的路是黑的,还是走一步说一步吧。

    李大海就笑王国鼎老奸巨滑,不说实话。

    朱天亮就说,说不定大哥是在盘算省委书记的事吧。

    李大海听了哈哈大笑,省委书记,怕是不行吧。咱们想省委书记,省委书记不想咱啊!

    王国鼎说,尽人事一定天命吧!

    李大海说,咱们三个可是三剑客啊,既是弟兄,也是对手,看谁能最先当上县委书记、地委书记、省委书记?

    朱天亮说,好,比一比。谁赢谁请客。

    地委党校还专门让青干班的学员们阅读了著名报告文学作家、人民日报高级记者刘宾雁的报告文学《人妖之间》,并要求每个学员阅读后写出一篇不低于3000字的心得体会。

    其实,这篇报告文学,王国鼎早就看过。那时,王国鼎还是一名大三的学生,1979年第9期《人民文学》上刊发的这篇报告文学立即就在校园里引起了轰动。

    王国鼎和同寝室的江扬帆、牛顿、牛黄他们读了之后都觉得很解气。刘宾雁以犀利的笔锋不仅揭露了文革中大贪污犯王守信的犯罪行径,还从宾县县委、黑龙江省委批评到煤炭工业部、国务院副总理。王守信这个女闯将乘文化大革命混乱之机,靠投机钻营,打击干部群众,“造反”上台,当上宾县燃料公司经理。上台后一手抓权,一手抓钱,不择手段地大量鲸吞国家财富,从1971年11月起到1978年6月止,王守信贪污和侵吞物资折价共507702元。

    江扬帆说,这才叫真文学,敢于抨击现实。

    牛黄说,这个刘宾雁的胆子可真大。

    此后不久,1980年2月8日,轰动海内外的“建国以来最大贪污犯”——王守信在哈尔滨被处决。

    当时的人们都很震惊,一个女同志,一个小小的宾县燃料公司经理,居然敛财50万元,成为中国建国以来最大的贪污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王守信已经被枪毙5年了,现在地委党校又让大家来温习这一典型案例,说明上面已经注意到这几年官场上贪污腐化之风在抬头。

    王国鼎想,50万元,是当时建国以来最大的贪污数额。如果放到现在来看,怕是远远排不上名次了。

    王国鼎到现在还记得王守信在动员别人起来造反时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嫁鹰的吃狗肉,嫁鸭子的吃稀屎!”看看,这个王守信的野心和煽动性。

    现在又翻了翻这篇报告文学,王国鼎觉得里面的很多话,至今读来仍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比文文章中写到,还在一九七二年,一位从外地来的县委常委就发表过这样的感慨:“不搞马列主义不行,要搞吧,障碍又很多。人和人的关系怎么变得这么复杂!你要按政策办事,往往很难,不是牵扯这就是牵扯那,动不动就得罪人,出问题。有很多谜,闹不懂。”

    县常委开会,哪怕你是在县武装部作战室那块绝密的地方开,只要涉及人的问题,也很快就会传到那人的耳朵里去,这竟成了干部处理和调动上的一大困难。刚刚酝酿或已经决定对某人的安置,本人立即知道了,於是便来申诉、抗议和四处托人情,往往最后不了了之。

    一人出了事,十人来说情。状子进门,两头托人。或者来一个人对你说:某某,某某都答应帮忙了,就只差你一个了。怎么办?坚持按政策办,不怕把人得罪净了?还是睁一眼闭一眼,抬抬手叫他过去算了?除非有很强的党性,谁肯里外不是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