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022章 什么是佛
    智真特别重视寺院的道风建设。智真常说:出家人,世人尊称为“师”,理应为人师表,做社会道德和礼仪的榜样。抓道风建设,就是整顿纪律,难免触及他人的利益,要推行起来面临许多难度。于是,他先找几位志同道合的人制订计划,研究措施,形成共识。然后,提交管委会成员研究通过后,将新的纪律和规章晓知以众,将无德操且累教不改的出家人和常住居士请出佛门。同时,严格早诵晚课制度,晨钟暮鼓,诵经和钟鼓声悠扬飘远,日日送给人民以宁静和安详。

    为了提高广大信众佛教文化的素养,智真每天下午还亲自登座讲经说法。平常还礼清省内外的高僧或具有各类专长的专家学者传学解惑。

    一个个的佛事活动,出家人和居士们在清修苦行中享受到佛教文化的恩光,心体圆通,大彻大悟的妙心给每人带来和颜悦色的欢喜,龙泉寺受到僧众和广大信众的拥戴,每年有数万人前往龙泉寺进烧香敬佛。

    为了增强龙泉寺佛教文化的厚重感,智真还历经五年编撰了一套涵盖佛教历代文献资料的大型系列丛书《大海经》,作为龙泉寺的镇寺之宝,成为佛教界公认的当代最具价值的佛教精典文献之一。

    胡振龙乘车来到龙泉寺,恰巧住持智真大师云游刚刚归来。他觉得今天佛缘不浅,甚是欣慰。小和尚通报智真有贵客造访,智真身披袈裟出来相迎,只见大师童颜皓首、须眉皆白,手里掐着一串沉香念珠,双手合十热情地说:“阿弥陀佛,胡市长,我刚刚沏了好茶正等你过来。”

    空气中有一种若有若无的香火气味,仿佛被阳光烧灼得变了质,胡振龙嗅了嗅鼻子,像是很受用这种气味似的,爽声笑道:“缘分缘分,智真师傅,我还真怕你云游不在呢。”“我在外面云游了整整四十天,昨天晚上刚刚归来。”

    智真大师和善的双眸里闪烁着慈祥的目光,请胡振龙进了客堂。客堂正中挂着智真亲书的宋代草堂禅师的妙偈:

    云岩寂寂无巢臼,

    灿烂宗风是道吾;

    深信高禅知此意,

    闲行闲坐任荣枯。

    胡振龙看后一脸无奈地说:“可惜啦,我是没有这种境界啦!”。

    智真慈祥地说,“胡市长,我知道你今天准来,所以特地准备了好茶。

    这是我云游云南时,灵云寺的高僧善德大师赠送给我的灵云寺的镇寺之宝——灵云茶:

    相传那年早春,乾隆皇帝下江南来到云南,他单身独人来到云灵寺。乾隆上云灵寺有两个目的。一来是瞻仰这个著名的“东南佛寺”,二来想会会该寺的当家主持。

    乾隆是个好挑战的人,这次来云南,他打听到云灵寺的当家圆智,是一个不事权贵的高僧,便有意寻隙。

    圆智和尚才学过人,在云南一带名气很大,他虽无点化之术,却深通应变之理。圆智风闻乾隆驾巡江南,到处私行察访,名山大刹,是必访之地,因此心里早有戒备。

    那日听小和尚来报,有如此这般的一个人前来灵云寺,圆智就及早下山在山脚边等候。不一会,果见一个中年人头戴青缎小帽,身穿绸袍马褂,脚登双梁软鞋,大摇大摆地走上山来了。

    圆智一看此人的面象气宇轩昂,走起路来虎步生风,尤其是他帽上所缀的一颗“猫儿眼”宝石。圆智断定是乾隆无疑,就悄悄地在他身前合十欠身,轻声说:“云僧系云灵寺住持圆智,接驾来迟,万望恕罪!”

    乾隆抬头一看,见圆智鹤发童颜,一对眼睛炯炯有神,颇有高僧的气度。心想:既是圆智,必须先给他一个下马威。就马上面孔一板,说:“既知朕躬到此,如何不率领僧众,大开山门跪接圣驾,你这轻轻一揖,莫非有意亵渎朕躬,该当何罪?”

    圆智一听,心想这皇帝倒育点刁钻,一见面就来下马威。但圆智胸有成竹,不慌不忙地说:“岂敢亵渎圣躬。只因这次圣上南巡,乃是微服私行,云僧若劳师动众,恐将引起游人瞩目,对圣上安全有所不便,故只小僧一人,悄悄相迎。”

    乾隆一听回答,就知这个和尚并非一般,于是说:“说得有理,恕你无罪,前面带路!”

    圆智就陪乾隆一路上山。乾隆走着山路,心有所得,便又问圆智:“大和尚,今日朕躬上山,你倒把我比上一比!”

    圆智心里想:这倒不好比,比得不好,阖寺遭殃。脑子一转,有了。便笑笑说;“万岁爷上山,可有一比;好比佛爷带你登天,一步还比一步高哩!”

    乾隆一听此话,心里好不舒服;转而一想,不对,圆智自比佛爷,把我当作小辈,上风被他占去。但又无可指责,只好作罢。

    过头山门,二山门,来到了三山门。乾隆抬头一看,见山门上高悬着两只灯笼。一想有了。就问:“请问大和尚,这门上挂的是什么东西?”

    圆智想:乾隆熟读诗书,遍游各地,岂有不识灯笼之理。现在他明知故问,必有原因。原来封建时代讲究避讳。灯笼的“笼”字跟乾隆的“隆”字同音。你要是直接回答,那就犯了“忌讳”,轻则坐牢,重则充军。

    圆智脑子里仔细一想,心里清楚了,于是就不慌不忙地说:“启禀万岁爷,这两个就叫‘东西’!”

    乾隆一瞪眼说:“这算什么话,岂有东西就叫‘东西’的!”

    圆智说:“万岁有所不知,它们悬在门上,一个在东,一个在西,故叫‘东西’!”

    乾隆见他并不上当,只得另找话题。一进天王殿,见弥勒佛喜眉笑脸地朝外而坐。乾隆就指着弥勒佛问圆智:“请问大和尚,他为何而笑?”

    圆智说:“启禀圣上,他这是在笑贫僧,命乖运蹇,身入空门,只能终日青灯木鱼,碌碌无为!”

    乾隆一听好啊,有空子可钻了,就追问:“他不是也对着我在笑吗?照你说,莫非他也笑孤家碌碌无为?”

    圆智一听,不好!今天乾隆是钉牢我不放了。因为他是皇帝,我处处让他三分,如今他得寸进尺,步步紧逼,若不借这个机会反击一下,事情就没完没了,于是开口道:“哪里,哪里!佛爷对不同人的笑,都有不同的含意。他对万岁爷迎面而笑,是笑你为民操心,以国事为重;不像世间凡夫俗子,气量狭窄,暗里藏刀。”

    圆智这一回答,弄得乾隆哭笑不得,明明在骂自己,但又扳不住岔头。心想这个和尚确实多才善辩,如果再要难他下去,难免吃亏更大,想到这里,就无心再游灵云寺啦,穿过大殿,从后山返回。

    乾隆下山,圆智还得相送。当下至山腰,乾隆忽然想起上山时圆智的比方来,心里一动,还想难他一难。就回头问圆智:“想我上山之时,你说是。一步还比一步高’,现在我下山了,这可怎么说呢?”

    乾隆想,上山是爬高,下山是落低,这个难题看你怎样回答。

    谁知圆智镇定自若,从容回答道:“如今万岁爷下山,又好比如来带你下凡,后头更比前头高啊!”

    乾隆一听这个回答,打心里佩服这个和尚,比比自己,相形见绌,再也无心“恋战”。

    乾隆到云灵寺一游,虽无什么大的收获,但也快活,于是就一时兴起,就御赐了两棵山茶树派了两个大臣亲自送到灵云寺。

    乾隆御赐了两棵茶树,被云灵寺的众僧视为莫大的荣誉,派专人精心呵护,这两棵茶树也好像很有灵性,一年四季枝叶茂盛,每天都有许多孔雀前来嬉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