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想死容易入土难
    “奠”字拆开来是两个点,一个“西”一个“一”一个“天”,“一个人去西天”。亡灵去西天的过程虽不像《西游记》那么曲折,过程也绝不简单。古人临终之前,需把他抬到房子正中的房间,所谓“寿终正寝”。然后用轻棉絮放在弥留者的鼻口上观察是否还有呼吸,叫“属纩”。确定真挂了不能马上下葬,要招魂,称之为“复”。过程很喜感——拿着死者衣服,一手拎着领一手拎着腰,爬房顶上向着北方喊死者名,我总觉得这画面是“占领总统府”。房顶喊三次后将衣服卷起扔给房下人,拿回正寝覆盖在死者身上冀其复活。招魂有没有成功的?有!但发生在外国,白雪公主就活了。死者家属招魂无望开始处理尸体。先为死者沐浴,沐是洗头,浴是洗身,一般用温米汤水。第二天清早换上要入棺的寿衣,叫“小殓”。穿好衣服后,像裹直挺细长的寿司用各色被子卷起来。周礼规定国君用锦衾,大夫用白缟素,士用黑布。到清朝因染色技术进步可选择的颜色多了,一二品用绛色衾,三四品黑色,五品青色,六品深青透红,七品灰色;若将这些官员集中开追悼会,就是一盒彩色铅笔。

    小殓最重要的步骤是“饭含”。饭是往死者嘴里塞米,本意是怕他路上饿着。又猜测也许奈何桥上的孟婆汤要钱,再往嘴里塞了点贝壳。应该不会放太多,这嘴巴还要塞别的东西。古人认为珠玉能保护尸体,于是也往嘴里塞。历史上最出名的饭含当然是慈禧阿姨嘴里塞的那颗特大号夜明珠。她认为自己牛逼又闪闪,可我总联想到塞在嘴里的电灯泡,还是通电的。

    小殓第二天清早进行大殓,“殓”字本意就是将尸体放进棺材。古时棺材比俄罗斯人牛多了,早在商周时期就开发出了俄罗斯套娃“棺椁”。椁是棺材的外包装,打开一层,里面还有一层,还有一层还有一层……等级越高层数越多。

    天子的棺是这样:第一层叫“大棺”,第二层叫“属”,都是梓木,合称“梓宫”。这词解决了哲学终极问题——从哪来到哪去。从子宫来,到梓宫去。第三层称“乞”,用椴木,四五层用皮革,最外面的椁用松木。档次很高,但不算嚣张,第一嚣张的用水晶。

    尸体装好后要停放一段时间,过程叫“殡”。灵柩停放在中堂之西。古代西是客位,意思是像对宾客一般对待死者,所以我怀疑“宾”和“殡”两字古代是互通的。停放时间也有明文规定:天子停七个月,诸侯五月,大夫三月,士逾月。也有例外,周文王死后,周武王爱他爹就不让下葬,“敬爱的领导永远活在我们家中”,拖了三年。更猛的是周桓王,足足停了九年。原因是王室衰微根本没钱,跟诸侯借了九年钱才让他挥手告别,这应该是分期付款按揭购房最早的案例。

    接着是守灵。棺材应该有实用性,半夜没事守灵人可以在棺材上打麻将,人少斗地主,再不济下象棋,一个人就用扑克算命,多好的桌游道具啊!

    殡期过后准备下葬,叫迁柩。权贵的灵柩则在下葬前一天行“赠谥之礼”,临终总结加谥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盖棺定论”。

    高潮到了,出殡!启殡之前要对着灵柩祭奠,最有趣是朗读,对着棺材念葬品清单:轻轻地你走了,正如你轻轻地来,你挥一挥衣袖,带走中华和茅台……念完正式开始出殡,又称“发引”。仪式是素衣执绋,穿白衣服拉柩车的绳子将棺材牵引出家门,情形既像医生玩拔河,又像《纤夫的爱》。送葬时确实要唱,所唱的歌叫“挽歌”。按照规定,皇上驾崩,皇室成员主唱,路边送葬的臣民在边上合唱。所以这一路几乎都是民谣,所谓“民谣在路上”,出处即在于此。

    灵车到墓地,抬下灵柩祭奠后将其缓缓放入墓坑中,加土覆盖成坟。这过程叫“窆”,又称“封”。我认为叫“封”最合适,一座新坟即是一个亡灵崭新的城堡,全称“封新城”。整个过程亡灵亲属男东女西分布于墓坑两边,咧嘴痛哭叫“哭踊”。“哭”字拆开按“左西右东”,左边的口是女人,右边男人,中间这个“犬”……是逝者。

    把死人挖坑埋了填平土叫“墓”,墓穴之上的封土为“坟”。明以前帝王的坟堆基本上是方锥形,其余为圆锥形或半圆,明以后皆为圆形。上面的坟如果是XXXL尺码,就叫“陵”(就是丘陵的意思)。坟、陵区别看肿包大小,被蚊子咬的包叫“坟”,被蜜蜂蜇肿的叫“陵”,被啤酒撑大的官老爷们的肚子叫“曹操墓”,因为你不知道里面装了什么。

    大约与陵出现的同时,又出现了在陵上建“寝”的制度。古人相信死者灵魂不灭,下面是放肉的地方,上面这个寝就是灵魂安息地。所以在陵上加盖了一层,这是跃层还是复式?都不是,最形象的比喻是电冰箱的冷冻和冷藏上下两柜。秦汉以后将陵寝分体,寝建于墓侧。寝不是毛坯房是样板间,里面有床几被褥衣冠……日用品一应俱全,还有专职的宫女负责打扫和供奉……再后来发展出专供祭祀墓主的仪式所用的“献殿”,再再后来地面建筑越来越多成CBD、成雕塑公园了。确实如此,因为除了建筑,还要有石雕群。

    地面的石雕首要是墓碑。碑最初是没有刻字的,秦之前材质也不是石头而是木板,用处是牵引棺材入墓,安上绳子和轱辘,把棺材牵引进坟坑,“施鹿卢以绳被其上,引以下棺也”。碑最初的功效有几点,除了拉棺材进坑外,还可以看影子判断时间,相当于日晷。除此外还有象征墓主的随从石人“翁仲”和体现墓主地位的石兽“石像生”。石像生的种类很多,狮子、骆驼、大象、麒麟、马……这一堆石人石兽象征尊贵,可我感觉象征马戏团。

    上面的东西大概就这么多。下面墓室的格局一般前部分是“堂”,后面卧室,都是仿照现实住宅拷贝,客厅厨房化妆间书房一应俱全,甚至还有厕所、卫生纸。古墓里经常在厕所里发现竹简,作用就是厕纸。卫生间读书的习惯真是源远流长啊。

    前厅的“堂”是重点,它是仓库,是橱窗,是展柜,按惯例还是拆字:堂“呈”显的是三道金光万丈的玩意。秦汉之前的随葬品一般是青铜器——光芒万丈,到始皇帝开始奢侈,“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金银珠宝不可胜数”——光芒万丈。汉中山靖王的“金缕玉衣”众所皆知的光芒万丈……最牛13的要算慈禧,孙殿英挖开她的坟,光一件丧服就抠下来大小五千颗珍珠,头冠上的珠子据说价值一千万两白银……

    但是这群坏蛋贪婪无度,黎叔说:“人类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人才!”于是人殉!商王死后殉葬的奴隶成百上千,稗官记载秦始皇一次人殉居然多达三万人。秦汉后人殉虽有所收敛,但明朝又死灰复燃,明成祖长陵就有十六个殉葬的妃子。陵墓里的妃子叫什么?当然叫“铃木美妃”。

    我无比热爱铃木美妃,她一句“亚美蝶”泣求,全世界男人的心都崩溃了。怎么办?用陶、土、木、石材料拷贝形象代替人殉,糊弄下面的死人是为“俑”。“兵马俑”即出于此。猜测日本的“充气娃娃”灵感亦出于此。再后来越来越懒越来越抠,宋朝开始干脆用纸扎的“俑”糊弄,上坟烧纸渊源就是如此。不过纸俑、纸钱一般不进墓室,都是在上面烧给下面,冥币面额很大,后面无数的0,所谓“一分钟几百万上下”。

    这些就是亡灵在下面的事情,只能写到这里。再下面的事情要问儒勒·凡尔纳先生了,他对下下面熟,写过《地心历险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