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小龙人出生的时候
    宋朝罗端良在《尔雅翼》中提到龙,说龙的模样“头似牛,角似鹿,眼似虾,耳似象,腹似蛇,鳞似鱼,爪似凤,掌似虎”。所以如此长相,是因为龙“遇牝必交,如得牛则生麟,得豕则生象,得马则生龙驹,得雉则结卵成蛟”。《五杂俎》也说:“龙性淫,无所不交,故种独多耳。”杂交的嗜好导致龙的长相极其怪诞,其在人间的映像“真龙天子”的外貌也就鬼斧神工了。南齐高帝出生后蛇皮身,八个脚踝。北齐文宣帝跟南齐高帝一样,生下来也是蛇皮身,八个脚踝。隋文帝生下来脑袋长角,身上长麟,头顶五道光束直冲苍穹。集大成的是梁武帝萧衍:大脑门上长角,酒糟鼻,兔唇,脖子冒光,四个膝盖骨……除了马阿里云,这是我见过最诡异的长相。真龙天子的蛮横性行为导致后代畸形,皇后力图挽救。所以中国皇后对胎教很重视,在皇子出生以前就设置专门实施胎教的处所——“蒌室”,安排专人监护饮食、视、听、言、动。其做法在《大戴礼记》有记载:“王后有身瑞,七月而就蒌室。太史持铜而御户左,太宰持升而御户右。”王后待产时太史左边唱小曲,太宰右边给夹菜。曲目和菜单是固定的,听摇滚绝对不可能,《今天是个好日子》也不行,“休性安胎,禁忌房事”。

    孕妇自身亦须有胎教意识。周成王之娘怀孕时,“立而不跛,坐而不差,笑而不喧,独处不倨,虽怒不骂,胎教之谓也”。站着时,不像芙蓉姐姐那样拧麻花,坐着时,不像赵本山那样歪扭扭。想笑时,不像杨千婵那样嘎嘎嘎,最后,生气时,不像孔教授那样张口“三妈”。周成王的太奶奶,周文王之母太任怀孕期间,“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太任怀孕时不看刁狠邪恶的东西,不听胡说八道的声音,不说牛逼哄哄的假话。

    至于龙人的接生和护理,倒没什么特别要求,技术好就成。最有名的接生婆是书法家米芾他妈,接生的龙子是宋神宗。米老太太接神宗出世时很热闹,外国侄子米奇从迪斯尼过来助兴,“祥光照室,群鼠吐五色气成云”。小龙人出生时,产房都很怪。《二十四史》里有一条真理横贯五千年:只要皇上出生,必须“赤光绕室,恍如白昼”。不管白天晚上必须开着霓虹灯,爱迪生必须带着灯泡在中;国不歇气地穿越。

    汉安帝出生时有神光充盈产房,晋元帝出生时“有神光之异,一室尽明”,北魏道武帝拓跋珪临产时夜晚有光充盈产房,孝文帝拓跋宏出生时有“神光照于室内”,北齐高欢出生时房屋周围“有赤光紫气之异”,赵匡胤出生时有赤光环绕产房,宋英宗出生时有赤光充盈满室,金世宗出生时“有红光照室”,宋孝宗出生时产房内“红光满室”,宋理宗出生时红光直透室外……综上,皇帝出生时基本以红灯为主,这让我觉得产房不是在皇宫,而是发廊。

    当然在皇宫。也有例外,辽国皇后的产房在草原的毡房里。辽国皇后待产时要在草原建四十九座毡房,皇后在最大的一座里,其余四十八座里各放一只角羊。分娩时皇后身下铺甘草,宫女抱住胸,产婆身下等,皇后一使劲疼痛难忍失声叫喊,四十八座小毡房侍卫同时割羊角,旨在用羊来代替皇后受罪。四十八只咩咩咩……咩咩咩……叫唤十六次,孩子出世,恒源祥上市。

    龙子的产后护理就不太特殊了,与民间一样给小龙人洗澡。只两点不同,一是盆子要用黄金,谓“金盆洗龙”;另外不能去海边洗,那里有哪吒,屠龙不用刀。喂养稍稍特殊,不用母乳。皇上口头禅是:朕射你无罪。皇上的媳妇无数,只要看上眼就办。这导致皇子的产出量和孕产时间难寻规律,所以明清时代京城要常备奶妈,年龄控制在十五到二十之间,肤白貌美短婚有孩。且必须生过三个孩子后才有资格,所谓“**,二奶,不如三元奶”。

    明朝规定每年每季要在民间选“奶口”,每季四十人,养在锦衣卫的“nai子府”,另备八十名候选随时等宣召,一季一换保证“滴滴鲜浓,回味绵长”。待宣召入宫后试喂,一个月后根据小龙人的口味确定上岗,其余辞退。规矩好玩:若是皇子,须用生过女孩的奶妈,反之亦然。理论依据是:异性相“吸”。

    不要山西人,酸奶小龙人不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