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四十二章
    报到之后才明白:卯生所到的建筑队,是兰山第三建筑公司,人们口头习惯上依然称建筑队。

    兰山一建公司,成立于大跃进年代,资格最嫩,却排行老大,因为它属县府出面组建的。兰山二建公司,原为城关建筑队,是合作化时代由城关镇组建的,比一建早四年。而兰山三建公司,资格最老,实力最雄厚。它的前身是解放前的兰山“鲁班社”,解放后原班收编而来。收编之后一直由县工会管辖,当时称为兰山建筑工程队,再后才叫建筑公司。如今,由于它的人员来自三山五岳,与解决城市人口就业问题相矛盾,故政要们一槌定音:全体下放商品粮,改归西峰区委管辖,因此它在兰山同行中只能排次老三了。

    卯生到了这个形同弃儿似的建筑单位,并不后悔,且有几分莫名的高兴。因为这单位在兰山不仅声誉很高,而且名师云集。名师出高徒,要想学点什么,非此莫属。

    报到后,卯生随师傅被分配到县食品工地。楚露是工长,而且既是伯父又是师傅,加上卯生长相机警,看去有派头,所以,他并未像其他学徒那样无条件先做三个月小工,而是第一天就拿着砌刀上了墙。虽是滥竽充数,但毕竟走捷径,充师傅。

    天赋生成,加上他十分努力,没多久便也干得像模像样,而且举一反三,很多技术要领方面都能“无师自通”。于是,他得到了全体师傅们的一致赞赏。在众多学徒中,唯他倍受老师傅们的钟爱。

    这年夏天,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同年秋天,说是为了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为支援三线建设,由兰山政要出面,责令一建领头,从一、二、三建筑公司中,抽调精锐,组成一支为数一百人的别动队,奔赴石岩援建一项特别工程。

    什么样的“特别”?没有说,不准问,神神兮兮的。以致根多人私下揣摩,多少与**有关,属国家**之类。或许正因如此,或许相关人士考虑:援建的是特别工程,调动的是特种技术人员,组建特别队伍,故尔不伦不类,缩写成了“别动队”。这所谓的别动队,虽然乍听有些硝烟味儿,但也好,既有战斗韵味,又叫得响,挺精神,蛮刺激。亏了兰山人聪明。

    百里挑一,经筛选,卯生有幸或说不幸地被选入了别动队。

    男儿志在四方,顾不得儿女情长。卯生仓猝告别家庭和师傅,更仓猝地告别了金琬,随队到了石岩。

    到了石岩才看到,这是一处十分贫困和荒凉的地方。人户稀少贫穷,满目的荒山秃岭上,稀稀拉拉长着些龙须草,给人以一种颓废凄戚的感觉。车到石岩街停下,下车伊始间更让人心发凉。这所谓的街,长不过百米。两边房屋顺坡建筑,零乱低矮,乱得不堪称街,低得房檐触及人头。总之,此时谁也没想到,就是在这片荒僻荒芜的土地上,一二十年后,硬是被人建起了一座后来全国知名、世界闻名的繁华大城市。只可惜,她无法记起这批曾经为她献身的拓荒者。

    世事永远如斯,为人类文明和幸福奋斗者,未必就是享受者。

    住下后才知道,援建的所谓特别工程,仅仅是一项颇受中央重视的,特种重工业基地建设。据卯生观察和感觉,这工程与**和国家**没有多大关系,充其量与时下较热的“备战”存有某些保密因素。不过该工程浩大,占地宽广。代号叫“红星”。

    别动队的任务也并不特别,但也无可厚非,建筑人员自然是搞建筑。只是打草开荒时期,生活非常艰苦,住庙宇、睡帐棚倒显示出了几分特别。

    别动队是一支富有生力的队伍,它集有兰山人吃苦耐劳精神,又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技术。工程筹建中所需的一般平房,于别动队而言是真正的小菜一碟,每月交付三五栋房屋不在话下。因此,这支力量很快被“红星”组建人士认可、赏识。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大加褒扬。

    在此热烈气氛中,卯生倍加努力主攻技术。不久,他便由青工被破格提为二级技工,任第三建筑组会计。一月后,又提升为别动队工程会计,进入管理阶层。

    同龄人笑谈中,说他在坐直升飞机。

    卯生自嘲曰:“可怜,这飞机是微型的,大概是油铁桶权宜改装。”

    这里的所谓工程会计,就是负责工程预算、结算等财会事务。这活儿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它不仅需要建筑专业知识,还需要人的公正,清醒与精明。它关系到别动队的“财政”收入,关系到别动队的“国计民生”。卯生就任第一月,在同样国家定额下,同等工程量上,一举多拿回三万余元,而且拿得对方心服口服,乐意支付。这三万元在此时非同小可,足够别动队全体人员四五个月的工资开销。为此,乐得别动队队长用公费开了一次丰盛的“百鸡宴”。

    工程会计这工作,需要与“红星”工程指挥部的基建处打交道。由此,卯生认识了基建处的王处长。王处长东北人,年近五十,身材高大魁梧;卯生每往他身前一站,总感觉自己忽然矮了许多,悠然间变成了一个孩子。王处长为人豪放直爽,八级木工出身,老厂调来的基建干部。王处长很欢卯生的正直能干。这天他问卯生:

    “小何呀,春节快到了,你们回家过年之后,你还来吗?”

    卯生回答说:“不一定。”

    这次石岩之行,是卯生有生第一次出远门。因此,这半年多以来他非常想家,无比思念金琬。他想,春节后,如果可以不来的话,他想不来了。

    王处长沉思一会儿,说:“你应该来。我透一消息给你——暂不要告诉别人——你们兰山队是支很了不起的队伍。我们经过申请,已经得了总部和当地地级领导的批准,年后即将通过你们县,将你们全班人马要过来。以后你们就是‘红星’这疙瘩的人了。应该说很有前途。特别是你。你小何呀,小小年纪如此精明了得,未来不可限量呵。可是,一棵成材的树需要沃土;一个大可成才的人,也需要条件和环境呀,是不是?所以我想,你年后能来一定要来!到时,我还想委屈你一阵子,充实我们处里,助我一臂之力呢。”

    “多谢您了,处长。”卯生无比高兴地拉着王处长的手,“我一定来。”

    这一年,卯生身材长高了不少。元旦文艺联欢晚会上,他被人赶鸭子上架式地演了一个“三句半”节目,导演安排演员时,特将他拉到四位之首,居然高人半头,相比之下,他才惊喜发现,自己的确又长高了很多,已经是一米七多的大个子了。而且,当事后剧照上墙时,人们评评点点,叽叽啧啧,还众口一词,说他英俊潇洒,夸他表演出色哩。他凑过去一瞧,抿嘴一笑,虽然嘴里说是人们过奖了,但内心还自觉不丑。

    进入腊月,春节愈来愈近,卯生期盼着回家过年,更期待的是与家人和金琬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