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十二章
    决心一下,刚才那股莫名的酸楚,及境遇之惨的滋味竟然悄悄淡去了一些。他转身跑进伯母家,找出一顶落满灰尘的旧草帽子盖在头上。他面向厨房厕所,背朝行人走动的方向坐下,草帽扣得很低、很下,却仍有挡不住的“破帽遮颜过闹市”般的悲怆之感。他低头猛砸,希望能在劳动中忘掉一切。这是一种标准性的石煤,很硬,像砸铁一样。卯生像机械人似地砸。每逢吃饭,至少要喊两遍他才肯起身。

    伯母为彭素珍带孩子,每送来喂奶时,卯生总能隐隐听见那女会计对伯母夸他诚实。可是她们哪里知道,卯生此刻的诚实,完全是出于羞愧,完全是恨不能早早逃离这地方。

    他骨子里有种可悲的虚荣,而且伴他一生。

    卯生砸煤炭时,有一人总不厌其烦地盯着他。那人身材瘦高,面容刚毅、清癯。卯生第一眼见到他时,便自然而然想起《红岩》中的许云峰,突生几分肃然起敬。

    其人常坐在一把藤椅上乘凉,香烟一支接一支,仿佛从不熄火。听人说他是彭素珍的男人,姓吕,是县里政府办的副主任。

    煤炭终于砸完了。颗粒大小不是很均匀;但卯生干得很细致,过筛后,粗是粗的,细是细的,分类运进厨房,围得整整齐齐。这是当年为母亲砸煤炭时养成的习惯。领工资时,彭素珍主动叫开六块钱的领条,整整多加一元,还表扬他干得很好。又问他想不想再干,说是如果想干,便留下来翻仓,装麻袋。

    求之不得,大喜过望。卯生高兴地留下了。

    独自一人翻仓,无人约束管束,很自由。活路不轻也不太重,相比生产队干活差不多。讲好每天工资两元钱,加上吃饭,这已是他六分工票的二十多三十倍了。更高兴的是,一切都在仓内作业,除了吃饭上厕所,一般不与外界打交道,也就很少有羞颜见人的时候。

    九分钱一包的反装烟,卯生买了两包,晚上悄悄递给冯吉子。他说街上伯父家有病人,需要他照顾,请队长多多关照。冯吉子不知烟价,没想到卯生这娃子天不怕地不怕,倒屈就给他送大礼,一时高兴莫名,受宠若惊般地连连叫道:“好,好,好好好,你搞你的,队里的闲话我担着。”

    常到仓库找卯生玩的只有三娃子。三娃子姓白,是仓库保管员老白的儿子。他家住三十里之外,去年中考落榜,闲极无事常到他父亲这里玩,一待很久。反正是国家粮库,吃不穷。

    白家三娃子比卯生大半岁,矮半头,人壮实也还俊。与卯生相比之下,将将就就,也算得“半表人材”。美中不足有欠风度的是他常流鼻涕。十七岁汉子流鼻涕少见,他却敢。三娃子肚里有些货,也爱卖弄。于是,他常进仓库找卯生吹牛聊天。

    “我说,你到底读了多少书?”白家三娃子问卯生,口吻像问案。

    “不是说过么?四年半。”卯生一边缝麻袋,一边笑道:“咋,不相信?我没吹牛。”

    “我不是说你吹牛,是说你瞒、隐瞒。”三娃子一抹鼻涕,加重语气道,“我读了整整九年书,多你整整一半哩,还不晓得茅盾真名叫沈德鸿、沈雁冰,你读四年半就晓得,像?”

    卯生一笑,解释说这是小事情,是三娃子没留心抑或疏忽罢了。三娃子却固执己见,道:

    “哼哼,读四年半书的人,就敢批评茅盾?鬼信。”

    “谁批评茅盾了?”卯生缝麻袋的手骤然停下。

    “嘿,你不是说茅盾的《白杨礼赞》不好吗?”

    “哈哈,恰好相反。我对《白杨礼赞》情有独钟,特别喜欢。”卯生又开始缝包,“我只是觉得,《白扬礼赞》的最后部分,点得太透,稍嫌冗长而已。但是,我也说过,这是我个人看法,不是批评。”

    “应该说——算不得批评。”吕副主任突然走进仓来,“既是个人看法,只能是看法,一家之言而已,当然算不得批评。是吗,小家伙们?”

    这位吕副主任每周都来会夫人一次,一住就是两天;时间一长,与卯生也较熟悉了。他文质彬彬,沉默寡言,但人很和蔼,常与卯生交谈三言五语。看得出,他很喜欢卯生。

    吕副主任蹲在麻袋上,参入两小家伙的聊天。他说他是教书出身。说他教《白杨礼赞》课文时,曾也有卯生说过的感觉。只因那是名人大作,未敢妄言。没想到卯生敢。他说卯生初生牛犊不怕虎,夸他有些见解,至少可贵在思考。最后他问:

    “小何,你很喜爱读书,是吗?你都读了哪些书?”

    卯生一笑,道:“很杂乱。主要是没有书看,所以找到什么书,就看什么书,没有选择的余地。不过,也算涉猎了古今中外吧。”

    “嘿!还‘涉猎’呐,狂妄!”白家三娃子叫。

    “哎——”吕副主任不屑地看了三娃子一眼,说:“你错了。‘涉猎’在此算得是谦词;是粗略阅读,未加研究的意思。”

    白家三娃子愣了愣,一脸羞红,一屁股坐到麻袋上不动了。吕副主任转向卯生,又问:“看来你读书的确不少。具体说呢?”

    卯生淡淡一笑:“这么说吧,上至四书五经,下到乱七八糟……您莫笑。啥办法呢,我没有别的嗜好,唯有书,却又十分缺书看。”

    “开卷有益嘛。钦佩之至,哪里敢笑。”吕副主任由衷道。他稍一沉思,又说:

    “小何,你能否说说,所谓‘四书’,是指哪四部?”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卯生对答如流。

    “那么,你认为这四部中,最能代表孔子思想、言论的,要数哪一部?”

    “《论语》。”

    “好,好!”吕副主任兴趣横生。他将卯生拉拢坐下。“歇歇。你再简略地说一下《论语》的重要内容与精髓所在,嗯?”

    卯生坐下搔搔头道:“班门弄斧吧?”

    “哪里,闲谈嘛。”

    卯生稍作思考,即认真道:“在如何治理国家方面,孔子主张‘为政以德’、‘道之以德’。他不赞同全靠行政命令和刑法。他说‘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他主张‘政者,正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居莫敢不用情’。他赞成爱国,爱民,‘足食,足兵’等。这些,我认为都是孔子思想积极伟大的一面。”

    “嗯。还有呢?”

    卯生从吕副主任脸上看到了鼓励,谈兴大起。他说《论语》中有大量内容讲的是如何做人,教导人们作君子而不要作小人。孔子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等等。”他说:“我最喜欢读孔子的‘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等句。还有他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些论述真是太好了!我认为这种思想,这类千古名言,震人惊醒,动人肺腑。所以,好学者应该像孔子教导那样去要求自己,应有‘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好学精神。还有……”

    他一口气讲述了他学《论语》的全部心得。讲得眉飞色舞,滔滔不绝。

    “好好,好啊!”吕副主任击掌道:“古人说‘半部论语安天下’。而你小伙子小小年纪,竟能在当今很多人尚不知《论语》为何物时,如此发奋,如此酷爱,再发展下去,你吃透的岂止是半部《论语》?刚才你讲的虽然简约,但从为政,为人,尚学等方面归纳得还算比较全面,领会独到。更可贵是,在于你对这部书的正确接受和认识。真是了不得,了不得哟,你!”

    “您过奖了吧,主任?”

    “不不不,我还言不尽意呢!你真的很了不起,真是一块有用之才呀。而且,从你对《论语》的领悟和认识来看,足以说明你读书认真,足以说明你的悟性与正直。”吕副主任高兴地站起,又点烟,居然忘了这里是仓库。他凝视卯生一阵之后,又忽然问:

    “你真的只读四年半书?”

    “是。”卯生简单地说了一下一九五九年辍学原因。说着,他陡生一丝伤感地揉揉眼睛,低头又开始缝麻袋。

    吕副主任也沉沉地叹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