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柏拉图(10)
    柏拉图认为,灵魂是爱的基础,至善是爱的终极追求。在《会饮篇》中,先知迪奥提玛说道,爱就是对不朽的期盼,而一切可朽者都在尽力追求不朽。以生育繁衍为目的的婚姻是延续轮回的低级追求,而最高等级的爱是热爱最终可以达到善的形式的智慧和哲学。人的肉体是可朽的,唯有精神不朽。一个人的品格愈高尚,雄心壮志也就愈大,因为他们爱的是永恒。纯粹的、高尚的、以至善为最高目的、以智慧和哲学为追求对象的爱情,沉浸其中的两人关系会更加牢固,他们的交往会更加完整,胜过夫妻的情分,这是因为“他们创造出来的东西比肉体的子女更加美丽、更加长寿”。从这个意义上说,爱情是人生最主要的理想,与它相比,财富、门第、权柄都不过是过眼云烟罢了。

    在欧洲,很早就有被我们中国人称之为“精神恋爱”的柏拉图式的爱,这种爱认为肉体的结合是不纯洁的是肮脏的,认为爱情和情yu是互相对立的两种状态,因此,当一个人确实在爱着的时候,他完全不可能想到要在肉体上同他所爱的对象结合。

    关于柏拉图的精神恋爱观,有的学者提出了新的见解。美国东西部社会学会主席、《美国家庭体制》一书的作者伊拉?瑞斯(Irareiss)认为,柏拉图推崇的精神恋爱,实际上指的是同性之间的一种爱,也就是“同性恋”!古希腊人认为,同性恋的过程更多地是灵交、神交,而非形交。而在女性很少受教育的古希腊社会,男人很难从女人中找到精神对手。这就是柏拉图偏重男性之间的爱情的原因。柏拉图坚信“真正”的爱情是一种持之以恒的情感,而惟有时间才是爱情的试金石,惟有超凡脱俗的爱,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美国的社会学者对“柏拉图式的爱情”是只有神交的“纯爱情”,还是虽有形交却偏重神交的高雅爱情,也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柏拉图认为爱情能够让人得到升华。他说,对活得高尚的男人来说,指导他行为的不是血缘,不是荣誉,不是财富,而是爱情。世上再也没有一种情感像爱情那样深入人心。一个处在热恋中的人假如作出了不光彩的行为,被他的父亲、朋友或别的什么人看见,都不会像被自己的恋人看见那样,使他顿时苍白失色。爱情,无疑是使人向善、向上的力量。

    两千多年来,尽管东西方的确有很多高尚纯洁爱情的范例,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还是鲜有人能够做到。因为,他违背了人的本性,也高不可及。然而,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尤其是今天,柏拉图的爱情观仍然有其现实意义。对欲望(包括情yu)的过度追求,对婚姻中的各种物质条件、利害关系的严要求,使得爱情成了一种堕落的行为,成了生意场上的交易。比如,一位小伙恋爱五年之久的女友因为房子嫁给了大他十多岁的房东,更有众多的少女嫁给大款,当然也有英俊小伙嫁给富婆的。它反映了部分人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不思奋斗的价值观。

    与孔子而不是与老子相较,柏拉图对自然、宇宙等问题有更多的关注和思考。柏拉图认为,洪荒未开之前,天地一片混沌。宇宙的形成,是一个超自然的神的活动的结果。依照柏拉图的说法,宇宙由混沌变得秩序井然,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造物主为世界制定了一个理性方案;关于这个方案付诸实施的机械过程,则是一种想当然的自然事件。柏拉图的宇宙思想与基督教、伊斯兰教有某种相通。这或许是柏拉图在很长时期内为神学家所重视的原因之一。柏拉图企图使天文学成为数学的一个部门。他认为:“天文学和几何学一样,可以靠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来研究,而不去管天上的星界。”

    柏拉图想用一种数学模型来解释他的的宇宙观。他设想宇宙开头有两种直角三角形,一种是正方形的一半,另一种是等边三角形的一半。从这些三角形就合理地产生出四种正多面体,这就组成四种元素的微粒。火微粒是正四面体,气微粒是正八面体,水微粒是正二十面体,土微粒是立方体。第五种正多面体是由正五边形形成的十二面体,这是组成天上物质的第五种元素,叫做以太。整个宇宙是一个圆球,因为圆球是对称和完善的,球面上的任何一点都是一样。宇宙也是活的,运动的,有一个灵魂充溢全部空间。宇宙的运动是一种环行运动,因为圆周运动是最完善的,不需要手或脚来推动。四大元素中每一种元素在宇宙内的数量是这样的:火对气的比例等于气对水的比例和水对土的比例。万物都可以用一个数目来定名,这个数目就是表现它们所含元素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