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苏格拉底(1)
    一

    当东方世界产生了孔子、老子、孟子等大圣人的时候,西方诞生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大哲。在那个民智初开、山泽为牢、科技有限的时代,这些东西方的大思想家们不可能相识,甚至于彼此的书都未曾读过。但,他们凭借着自己的天才、智慧和坚毅,在不同的地域做出了同样杰出的思想文化成就。

    苏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70年-公元前399年)是西方哲学开山鼻祖之一,比孔子晚生72年,算是同时代的人。他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一起,共同奠定了西方文化的哲学基础。他象孔子一样,出身也“贱”,出身于雅典的一个工匠家庭,父亲是个雕刻匠,母亲是助产婆,年轻时做过工匠、当过兵。据说,卫城里的美惠三女神群像就是他的作品。是格黎东把他从作坊里解放出来,使他得以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参加过多次战斗,以精力充沛英勇顽强著称,而且,有谦让不居功的美德。他曾师从阿那克萨戈拉、阿尔刻劳等人,学习修辞、文学、哲学等。早年,是一个悲剧作家,是最初教授修辞术的人。后来认识到,研究自然世界对我们完全无益(这当然是偏见),继而专攻伦理哲学,声称自己在研究“家家户户的好事和坏事”(见荷马《奥德赛》,Ⅳ,P392),是较早探讨人生哲学的人。在不惑之年他已经很出名了,并进入了五百人会议。蒂孟评价他是“一个饶舌的立法家,希腊行吟者,析理能手,辩术尅星,毫无风趣的讽刺者。”亚里斯多芬尼在一部叫《云》的剧本里描说他“是一个怪异的人,他窥探天上地下的事物。”他娶了两位妻子,一个叫克散蒂贝,一个叫缪尔多。到底是结过两次婚,还是同时拥有两个妻子说法不一。有一种说法是,当时的雅典,男人多战死,人口短缺,国家鼓励男人多妻。他养育了三个孩子,似乎是老来得子,他饮鸠自尽时,只有一个成年。

    苏格拉底是一个高尚、博学、朴素、执着的人。他培养学生、教导青年而不收取任何钱财,完全是当义工。有一回卡尔弥德送个他几个奴隶,让他可以由此得到一些收益,被他拒绝了。阿尔吉弼亚德要送他一块地皮盖房子,也被他谢绝了。还有很多人送他贵重礼物,他都拒绝了。他生活简朴,穿着朴素,喜欢打赤脚到处走。他常说,“最饿的人并不考虑调味品,最渴的人并不等人拿酒给他喝,懂得舍弃多余物品的人离神最近。”“我要那么多东西干吗?银器和紫袍有什么用处?它们只适合于当道具,无益于人生。”他这种视金钱如粪土视奢华为羞耻的精神,临死之时也没有改变。雅典官方要处死他了,罗多若为了使他入殓时显得端庄高贵一些,就送了一件华美的斗篷。而苏格拉底却不领情,说:“怎么?我的旧斗篷我活着的时候能穿,死了就不能穿吗?”安提斯腾就把他的旧斗篷的破洞翻出来,说“斗篷都破洞了。”苏格拉底回答说“我从这些破洞里看到了你的虚荣心。”

    他一生勤奋好学,孜孜以求,是众所公认的智者,最有智慧的人。晚年还学习弹琴,感觉也没什么困难,学习自己不会的东西很顺当。他述而不作,没留下任何著作,其思想主要是由他的两个学生——柏拉图和色诺芬记录整理的。

    他热爱体育,喜欢跳舞,生活规律,曾是运动健将。由于身体好,抵抗力强,好几次流行瘟疫他都能幸免。

    如果孔子看到他与别人辩论争论得面红耳赤甚至大打出手时,可能会觉得他有辱斯文。在与人激辩时,苏格拉底常常被人饱之以老拳,被人踹上一脚,甚至头发被扯掉。苏格拉底倒是很会自我解嘲,他说,“要是毛驴踢我一脚,我能跟它打官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