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孔子(18)
    ●一部《论语》通篇都在讨论怎样做人,有50多处谈论君子:君义“见利思义,见危授命”、“怀德怀刑”(心怀道德和法制)、言而有信、“周而不比”(团结却不勾结)、“坦荡”、“不忧不惧”、“和而不同”、“泰而不骄”、“上达”(通达仁义、有远见)、“修己以敬”等等。孔子是学生们的良师益友,道德楷模,也是一位可亲可爱的性情中人。他对学生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学生在他那儿求学,只要象征性地送几块干肉就可以了。(“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也有人将此解为只要到了读书年龄的,我就愿意教他。)他教书“诲人不倦”。他处处为人师表,时时作出表率。他相信人皆可以为尧舜,鼓励学生们成为富国利民的“君子”。他要求学生们在生活上安贫乐道,在思想上见得思义,做事上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敏于行纳于言,少说空话,多做实事,要多交“直、谅、多闻”的朋友,而不交“便辟、善柔、便佞”之人。一般人以为孔子是“至圣先师”、“万世师表”、“食不言、寝不语”,“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一定是一个严肃、呆板之人,是一个冷如石头、道貌岸然的学究。其实不然,孔子是一位十分真诚、纯朴、喜怒哀乐溢于言表的人。一方面他“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吾道一以贯之”、为了“道”夕死可矣;另一方面他十分向往一种充满着音乐和诗歌,在大自然中观景沐浴,一路吟唱,安静读书的生活。在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等弟子讨论各自的理想时,子路、冉有等人都是谈论怎样去治理一个“千乘之国”,而曾皙却说:“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他向往在微风轻拂的春天,邀约好友和儿童去风景宜人的野外,河中沐浴,舞而蹈之,歌而咏之,孔子说:“我也想象曾皙那样”。你看,这是一个多么可亲可爱的孔子。他酷爱音乐,听到美妙的韶乐,竟三月不知肉味,是一位优秀的作曲家,创作有《将归操》、《猗兰操》、《龟山操》等名曲。他也是一位杰出的演奏家,在他杏坛讲学或周游列国之时,琴声一直陪伴着他。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时常抚琴弄曲,以娱性情。过匡被困之时,他即席演奏的一首哀曲,有如雷霆万钧之力,又似暴风拍击,令军士摔倒,不能站立。当得意弟子颜回去世时,孔子茶饭不思,起居失调,恸哭不已,放声悲叹道:“咳!老天爷呀,你这是要我的命呀!老天爷呀,你这是要我的命呀!”